石城概况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3-12-13 11:12:00 字号:[ ]

  

1.城市名片

2.石城概况

3.历史沿革

4.行政区划

5.自然资源

6.人口民族

7.经济建设

●生态农业

●低碳工业

●新型能源

●现代服务

●金融商贸

●交通运输

●生态环境

8.全域旅游

●精致县城

●秀美乡村

●特色景区

●客家美食

●名优特产

9.社会文明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明创建

●平安创建

●脱贫攻坚

●民生福祉 

10.文化事业

●红色文化

●客家文化

●灯彩文化

●宗教文化

●文房四宝

●公共文化

●文化遗产

●文化遗迹

11.名胜古迹

12.著名人物

13.精美图册

(配图1:石城县城)

城市名片

●中国白莲之乡

●中国烟叶之乡

●中国灯彩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温泉之乡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2013年)

●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2014年至2017年四度蝉联)

●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

●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城市

●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中华文化旅游名县

●全国首届生态宜居城市(县城)

●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中国最美乡愁城市30强

●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

●中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天寨荷花园)

●中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石城县大畲村)

●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

●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县

●首批“江西省旅游强县”

●江西省旅游发展十佳县

●江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

●江西省全域旅游推进十佳市(县、区)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

(配图2:石城形象会徽)

石城概况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江西赣州、吉安、抚州和福建三明、龙岩五地市交汇处。建县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 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辖5镇5乡,总人口33.3,素有“三地”“五乡”(即:客家民系重要发祥地、千里赣江发源地、中央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烟叶之乡、中国灯彩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之美誉。

    石城,是一片原生态的生命绿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1%,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4%以上,建有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城成为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县。这里的山,钟灵毓秀,仙气萦绕;这里的水,激情飞扬,动感无限;这里的景,绚丽多彩,清新迷人;这里的人,勤劳纯朴,热情好客。

    石城,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客家边城。自古素有“闽粤通衢”之称,见证着“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的辉煌与灿烂。这里,可重走沧桑古朴的千年古驿道,感受质朴淳厚的客家民风,欣赏古老华美的石城灯彩,感悟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品尝独具特色的客家美吃……让人倍感惬意倍感温馨

    石城,是一座充满神奇的休闲之都。石之最奇,堪称砚石,石城砚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名砚”;山之最奇,且看通天寨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通天寨有全国罕见的龟裂凸包地貌;水之最奇,当数温泉和漂流九寨温泉是最具特色的天然峡谷温泉,赣江源漂流被为“亚洲第一漂”莲之最奇,莫过于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百里荷花带。

    石城,是一块缅怀经典的红土圣地。石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中央红五军团诞生地、中央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毛泽东进石城,朱德、彭德怀、罗荣桓、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热土留下了深深的革命足迹石城,是永远值得人们寻访的革命圣地。

石城,是一处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这里交通顺畅、优势凸显,济(南)广(州)高速、泉(州)南(宁)高速穿境而过,206国道、356国道两条国道纵横交汇,兴泉铁路动工兴建。这里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是“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中华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入围“全国首届生态宜居城市(县城)”“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膺“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入选“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城市30强”,并2014年至2017年四度蝉联“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

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苏区石城,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通过攻项目、整环境、提效率,突出打好攻坚战,着力推进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旅游强县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赣闽粤长产业合作示范区”“国家精准扶贫创新示范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个示范区,努力建设实力时尚幸福新石城。

(配图3:城市夜景;配图4:精致县城)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将全国划为九州,石城为扬州域。周武王时,为吴王封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遂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属楚地。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分扬州,置三郡,石城属九江郡。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灭项羽,改九江郡为淮南国,石城属之。翌年分淮南置豫章郡,置雩都县,石城为雩都县地。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置庐陵郡,地随雩都隶庐陵。

    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析庐陵地置南部都尉於雩都,又析雩都东北地置阳都县,石城为阳都县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阳都为宁都,石城属之。

    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设石城场,因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始得名。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石城升场为县,隶属江南西道昭信军。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昭信军改名军州,仍辖石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分江南为二路,军州改虔州,石城隶属虔州。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虔州易名赣州,石城隶属赣州。之后,赣州数易其称,石城属之无易。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宁都升为直隶州,石城改隶宁都州,直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石城隶属江西省,后又先后隶属于赣南道。1930年6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石城,石城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9月起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翌年2月复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8月,析出石城横江、大由、龙岗、珠江、洋地与瑞金县日东、湖陂和福建省宁化县淮阳,成立太雷县,县苏维埃政府驻横江,为中央直属县。1935至1949年8月,石城隶属江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9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城,石城隶属宁都分区。1952年8月,宁都分区并入赣州分区,石城隶属赣州分区。1954年6月起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6月起属赣州专区,1970年后属赣州地区(市)。

(配图5:桂花屋

行政区划

    石城行政区划屡经变易。

    自宋至清末,石城县分长松、陂阳2乡,乡之下先后分11里、8里半、9里。苏区时设区、乡,民国时又设区、保联、乡、保等,变动频繁。

    解放初石城县分7区43乡,至1955年改划为8区110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设1镇14个公社与1个垦殖场,至1972年定为1镇14个公社。

    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石城县分设琴江镇与木兰、高田、岩岭、小松、丰山、小别、观下、屏山、珠坑、大由、横江、小姑、龙岗、洋地14乡,下辖138村,2个居委会与1879个村民小组。

    2001年,撤并5个乡镇,由原15个乡镇合并为10个乡镇,原岩岭乡并入高田镇,长天乡、观下乡并入琴江镇,洋地乡、小姑乡并入横江镇,合并后乡镇为5镇5乡:琴江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高田镇、木兰乡、丰山乡、大由乡、龙岗乡、珠坑乡。辖131个村、13居委会(琴江镇9个居委会、高田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各1个居委会)。

    2016年,石城县辖5镇5乡:琴江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高田镇、木兰乡、丰山乡、大由乡、龙岗乡、珠坑乡,下辖131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1881个村小组。

 

自然资源

    石城县南北经长71.8公里,东西纬宽53.7公里,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2111347亩,耕地面积192646亩,水面面积57794亩,分别约占总面积的89%、10%和3%。此外,道路、城镇、村落、厂矿 237230亩,约占总面积的10%,是个典型的东南丘陵低山地区。东北部群山林立,西南部丘陵连绵,中部地势平坦。

水资源

    石城属山区县,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平均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为0.6千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17.36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水量7290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水量7295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全省及全市平均水平。境内地下水属浅层地下水,具有埋深小、补给条件好、更新快、易开采等特点。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与自然降水及地表水资源量,有着直接水力关系。由于境内降水充沛,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据赣州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历年抽样监测结果,该县境内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达28.4亿立方米,水质级别为Ⅱ、Ⅲ级,矿化度为0.19克/平方米,水质较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98%,属良好地下水。

野生植物资源

    石城境内有各类树种260余科、550余种。已鉴定制成标本的有94科、308种,其中珍稀树种10余种。

    *普通树种  马尾松、杉、柳杉、木荷、岭南柯、福建柏、枫、湘楠、泡花楠、黄楠、紫楠、虎皮楠、石楠、光叶石楠、樟、黄樟、黄檀、青冈、香槐、小叶栎、柘树、赤按、琴叶榕、台湾榕、大柄冬青、冬青、榉等树种分布全县各地。高田、丰山、小松、横江、大由、洋地为主要产区。

    *观赏树种  侧柏、龙柏、园柏、细叶黄杨、响叶杨、桧柏、刺柏、木芙蓉、垂柳,河柳、木槿、大叶黄杨等。

    *稀有珍贵树种  南方红豆杉、臭椿、三尖杉、银杏、青钱柳、香榧、紫楠、竹柏、白栎、柳杉、罗汉松、柯楠、金钱松等。

    *古树  境内200年以上的名木古树有横江镇小姑茶头嵊的银杏、琴江镇宜福村廖家山的罗汉松、琴江镇大畲高礤坑的杉树、横江镇洋地鸡公岽山谷的椴树和七岭村的青钱柳、香果树等。

    *油料植物  油茶、山苍籽、油桐、乌桕、木槁槎、响铃槎等。尤以油茶为多,分布于横江(含小姑、洋地)、大由、珠坑、琴江等地。

    *药材  全县境内内计有标本药材138种。主要有金银花、枳壳、扣青皮、黄栀子、香附子,蛇床子、砂仁、木瓜、防杞、黄精、天冬、百合、何首乌、苦参、石菖莆等

    *野生水果  主要有杨梅,山楂、山柿、棠梨、野荔枝、茅栗、猕猴桃、斑槎、米筛槎、沙糖籽、早禾酸、早禾泡、羊角槎、猫公槎、拐枣(林檎)、野葡萄、椰子、地茄等。

    *食用菌  主要有黑木耳,银耳、香菇,长根菇、羊肚菌、茶树菇、桐树菇、喇叭菇、松乳菇,乳叶菇、清明菇、梨菇、茏菇、青面菇、红菇、灯心菇等。

    *野菜及野生饲料  野大豆,假地兰、鸡眼草,葛藤、草木樨、车轴草、山绿豆、马兰、鼠曲草、获、梨蒿、一年莲、刺儿菜,蕨、紫萁,野苋、掉菜、独行草、糯米团、野芋麻,羊蹄、鸭跖草、马齿蔸等。

    *薪炭植物  芒其、瞢艽、芒、营草、狼尾草等。其中芒杆为优质造纸原料。

    *芳香植物  建兰、惠兰、春兰、寒兰、多花兰、紫苏,白苏、藁本、玉玲花、夜来香、满山香,栀子花等。

    *纤维植物  石城境内的纤维植物五节芒、金茅草、牛筋草,河八王、灯心草、龙须草等。

野生动物资源

    *鸟类  常见鸟类有雉(野鸡),白鹇(凤凰鸡)、鹰、隼(铁角鹞)、猫头鹰、啄木鸟、鹧鸪、斑鸠,喜鹊(鸦鹊)、长尾鹊(长尾燕)、乌鸦、八哥(鸦八)、乌翼子、杜鹃、黄鹂、画眉、白头翁、麻雀、竹鸡、田鸡、野鸭、鹭鹚,百灵、白鹊鸽、棕头鸦雀、黑枕黄鹂、翠鸟等。常见候鸟燕,朱鹭、自鹭、雁等。

    *兽类  常见野兽有野猪、豪猪、獐、羚羊(山牛)、狐狸、野兔、 大灵猫(九节狸)、金猫(果子狸)、穿山甲(鳞狸)、水獭、狗獾、猪獾、狼(山黄狗)、豺(豺狗)等。    

    *鼠类  田鼠、家鼠、隐花松鼠、鼬(黄鼠狼)、鼯鼠(飞狐狸)、蝙蝠、竹狸、芒狸等。

    *爬行类  常见爬行动物有金环蛇(红圈练)、银环蛇(白公堂)、眼镜蛇(胀颈风)、腹蛇(袈裟壳)、青竹蛇、泥蛇、蟒、水蝮蛇(水袈裟)、乌梢蛇、铁线蛇、菜花蛇、蜥蜴、壁虎、鳖(脚鱼)、大头平胸龟等。

    *两栖类  常见的两栖类动物有田蛙、树蛙、花姬蛙、蟾蜍、泥蛤、雨蛙、石蝓等。

    *鱼类  常见野生鱼类有团头鲂,鳜、鲶、鳝、鳗、鳢,鳅及(以下为地方称谓)龙头鱼、红尾、自销、蓑衣鱼,枫叶片、肉鱼,蟹条、沙路、洋鲣、石鲩、石缣等。

    *昆虫类  常见昆虫有高脚蜂、地蜂、油箩蜂、蝴蝶、蟑螂、蜻蜓、蜈蚣、赤卒、黑哎猎蝽、黑光猎蝽,南普猎蝇k刺猎蝽、厉蝽、日本牛蝽,短鞘步甲,隐花瓢虫、狭臀瓢虫、十五星裸虫、大草蛉、斑蝥、蟋蟀、蝉等。益虫有螳螂、七星瓢虫等。资源昆虫有蜜蜂、白腊虫、五倍子寄生虫等。有水生节肢动物螃蟹、虾,介壳类有田螺、蚌及软体动物蚯蚓、蚂蟥等。

矿产资源

    石城县处于全国19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的武夷山成矿带中南段西侧,成矿条件良好,目前已发现钽铌、钨、锡、钼、铜、铅、锌、锂、锆、铷、稀土、煤、铁、磷、萤石、高岭土、长石、硅石、花岗岩、砚石、火山岩、地热、矿泉水、云母、电气石等26种矿产。其中钽铌、萤石、硅石、地热资源和特色矿产砚石比较突出,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温泉资源

    石城县温泉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全县有九寨、通天寨(大畲)、楂山里、木兰烧水湖、丰山沿沙、高田上温寮等7处温泉点,可开采量达10000立方米/天

    石城县温泉水多属上升泉,其pH值普遍高于7.0,水质透明。富含偏硅酸、硫、氟、氡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对皮肤病、肌肉劳损、心血管疾病等有很好疗效。尤其是氟、偏硅酸的含量达到医疗价值标准,是具有健身理疗功效的珍稀温泉。

    2016年12月10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通过石城县为“中国温泉之乡”。这是继宜春市温汤镇之后江西省内第二个“中国温泉之乡”。现已建成赣江源头第一泉——集休闲与养生为一体的九寨天然峡谷温泉度假区,正在融合丹霞奇观、花海娱乐、客家文化、白莲碧荷、佛教禅境、乡村民俗等特色元素,加快推进九寨温泉二期、大畲花海温泉、睦富森林温泉、高田民俗温泉、木兰天国温泉等项目建设。

人口民族

2016年人口统计数据

    2016年年末石城县总户数95947户,总人口333303人,其中男性176063人,女性157240人;18至34岁88153人,35至59岁115920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根据国务院、省、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石城县于2010年11月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常住人口总数

    2010年11月1日零时,石城县常住人口总数为278246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县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528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960人,增长4.89%,平均每年增加129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9%。

    *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县共有家庭户69875户,家庭户人口为273962人,占总人口的98.4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92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7人减少0.15人。

    *性别构成

    2010年11月1日零时,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43821人,占总人口的51.69%;女性为134425人,占总人口的48.31%。男女性别人口比为106:99。

    *年龄构成

    2010年11月1日零时,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1523人,占总人口的22.11%;15—64岁的人口为194611人,占总人口的69.94%;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112人,占总人口的7.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8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9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8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2010年11月1日零时,石城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77177人,占总人口的99.5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9人,占总人口的0.3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891人,增长4.50%,占总人口比重增加0.0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77人,减少14.21%。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城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91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28673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114751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9032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1300人上升为3274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169人上升为10305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0535人上升为41241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3877人下降为32462人。文盲人口减少4102人,文盲率由7.94%下降为4.81%。

    *城乡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石城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85692人,占总人口的30.8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92554人,占总人口69.2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1个百分点。

经济建设

    2016年,石城县全县上下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十三五”迎来“开门红”。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25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2015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04、13.55和19.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8.3%和13.1%,第三产业占比达到42.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4.9%,公共财政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3.1%;外贸出口3313万美元,同比增长13.3%;实际利用外资2365万美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081和7398元,分别同比增长8%和11%。大部分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财政总收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2016年,投资5758万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4800亩,改造农田灌溉面积2.49万亩、水陂19座、渠道102.82km

    种养结构得到优化。石城,被国务院农业发展中心先后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烟叶之乡”。全县白莲种植面积达8万亩,脐橙种植面积达2.1万亩,油茶种植面达8万余亩。推出“莲田套种”“稻田养鱼”等生态高效种养新模式,培育出“山地鸡”“稻花鱼”“茶薪菇”“翻秋花生”和“野生红菇”等俏销市场的特色农业品牌。

    特色农业扬优成势。5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7个、省著名商标3个。石城大畲农旅一体化示范园辐射范围突破3平方公里,白莲、油菜、花卉种植面积分别达2000亩、1000亩和1000亩建设集中连片200亩以上规模化蔬菜基地5个,其中500亩以上2个,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大棚蔬菜500余亩,总产量4.9万吨。全县家庭农场达2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9家,注册资金6.73亿元。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32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5家。

    石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低碳工业

    目前,石城工业园区已形成“一轴两翼”“一园三区”发展格局,规划总面积20000亩,已有平台开发面积约4000亩2016年新增园区面积800余亩;全年落地项目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园区先后获批“省级矿山采选机械产业基地”“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省级绿色食品(白莲)产业基地”“台商创业园”等称号。

    已初步形成现代鞋服、机械制造、新能源、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加工大主导产业总投资31.3亿元的鞋服产业园加快建设,从10余户发展到现在230余家,中国鞋材网总部成功落户,阿迪达斯、斯哌纹奇、新百伦领跑、牛头奇酷等多家知名品牌制鞋业纷纷进驻,一个“以鞋服产业园为线下支撑、以中国鞋材网为线上平台”的鞋服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2016年新入规企业17家;2家企业分别在“新三板”“港三板”挂牌,18家企业在“新四板”挂牌;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宏兴选矿被科技部评为“高新技术企业”,铭鑫冶金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铭鑫冶金、协发选矿分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铭鑫矿机、石成金矿机获批筹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年青水泥公司列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现代服务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宾馆、餐饮、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全县有宾馆70多家,其中九寨客栈被评为三星级酒店,赣江源国际酒店、金叶大酒店及爱莲山庄按四星级标准建设,芙蓉大酒店达到三星级标准,有床位4000多个;建有全市首个专业露营基地,可提供露营营位30个。

全县共有大小餐饮场所664个,其中可同时容纳200人以上用餐的餐饮场所100多个,专业的旅游团队用餐场所23个。以KTV、桑拿、足疗、美容、茶艺、棋牌为主的大众休闲产业日益繁荣,约有大众休闲活动场所252个。

    2016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19.66亿元,增速居全市前列,占GDP比重增加至42.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新型能源

    石城,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座,风能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据气象资料显示,石城历年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多年极大风速为28.0米/秒,目前,已经测风的高田金华山风场50米年平均风速为6.41~6.73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56~346瓦/平方米;小松丈夫嶂风场风场80米平均风速为6.05米/秒;琴江东华山风场90米平均风速为6.07米/秒;横江天华山风场90米平均风速为6.1米/秒,均具备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

    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年太阳辐射量全省最高,达到4736.6兆焦/平方米,年日照小时数为1918.76小时,年标准日照小时数为1315小时,光照条件在全省最好,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前景无限。2016年石城签约引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项目11个,签约资金70.25亿元,晶科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马丁光伏基本完工,新能源产业即将蓄势腾飞。

金融商贸

    全县现有8家银行分支机构(工、农、中、建、农发行、赣州银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1家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石城县农商行),6家保险支公司、1家保险营销服务部(中国人寿保险、中国人寿财险、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保寿险、中国平安财险、中国平安寿险,以及天安保险营销服务部),1个证券服务部(国盛证券)。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6.95亿元,贷款余额81.7亿元,存贷比76.4%,比上一年增长5.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全县有“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港三板”挂牌企业1家,“新四板”挂牌企业18家。

    石城电商产业园初具规模,以阿里巴巴、京东、邮政为主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基本建立,物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县至村双向物流体系运行良好,以颐高电商产业园、大由大电商产业中心、淘宝特色中国石城馆、京东石城特色馆等为核心的“赣江源双创大街”日益繁荣。2015年7月,石城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6年,全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68亿元,同比增长翻番。

交通运输

    即将开工建设的泉铁路横穿东西,规划中的南丰至瑞金城际铁路拟途经石城,纵贯南北。G72泉南高速公路横穿东西、G35济广高速纵贯南北,境内高速公路长26.5公里。截止2016年底,全县普通公路总里程达到1452.2公里,国道80.566公里,县道304.976公里,乡道289.448公里,村道777.214公里;境内公路密度为百平方公里93.4公里,实现100%乡(镇)、村以及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油)路。全县初步形成以“一横一纵”高速公路、“十字形”国道为主骨架,“8”字型县乡主干道、四通八达通村公路为支线的路网格局。

    全县农村公路基本列入养护范围,县、乡(镇)养公路列养率均达100%,村养公路列养率98.6%;1条公路入选100条中国最美乡村公路,2条公路获评“江西最美乡村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

    石城有客运企业4家客运站3个,农村汽车候车亭101个,客运车辆118辆。全县共有客运线路51条,其中跨省线路13条,跨设区市线路3条,跨县线路5条,县内客运线路30条。

生态环境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2002年以来,全县共完成造林27.72万亩,封山育林5.68万亩;实施森林抚育(含幼林抚育)36.5万亩,生态公益林80.01万亩;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到3018.5亩。2016年,全县林业产值达到21041万元,占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

    石城,是千里赣江的发源地。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4%左右,素有“天然氧吧”“生态绿肺”美称;每年为赣江注入1000多万立方米国家一类优质水,素有“江西水塔”美誉;林地面积122794.3公顷,活立木蓄积52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1%;有高等植物2582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360种,大型真菌155种。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4.2%,堪称植物王国”“动物天堂。县城空气质量稳定在Ⅱ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以上。

    石城获批“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县”,连续蝉联“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全县有6个乡镇、6个村分获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称号;琴江镇大畲村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

(配图15:丰山生态茶园;配图16:品牌鞋服企业;配图17:星级酒店;配图18:光伏发电;配图19:中国鞋材网;配图:20:电商产业园;配图21:鹰瑞-石吉高速交汇;配图22:石城县交通示意图1-2;配图23:湿地公园;配图24:绿色田园;配图25:赣江源云海)

全域旅游

    石城县围绕打造“国知名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目标,按照“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旅游兴旺引领,生态农业、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齐振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举全县之力建设旅游强县。2016年2月,石城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精致县城

    石城,将县城作为最大景区打造突出街道清爽、景观自然、功能保障等重点,推进了11条城市道路建设以及闽粤通衢旅游文化街区,形成城南观光度假新区、城北休闲养生新区、城西产域融合新区等三大片区,打造出全长30公里,绿意葱茏,文化璀璨、灯光闪烁的美丽江景。

    启动石城县旅游集散中心、迎宾大道延伸段等项目建设,大力构建城区与景区、工业园区“三区”相连格局,初步形成集商贸流通、特色文化、休闲娱购及工业生产于一体的“一江两岸”城市美景。

秀美乡村

    石城,将乡村描绘成基础风景以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为抓手,抓实农房建设、山林管护、河道治理、垃圾清运、秩序整治、民风培育等工作。在巩固烟、莲、稻传统产业的同时,鼓励农民春植枫树、冬种油菜、路撒金鸡菊,广大农村呈现“春看油菜花、夏赏百种莲、秋观金鸡菊、冬览枫叶林”的美丽景致

    石城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百里荷花带入选“中国美丽田园”琴江镇大畲新村为“中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特色景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新景区,形成“寻赣江源头、走闽粤通衢、探丹霞地貌、沐峡谷温泉、淌高山流水、赏百里荷花、览万亩杜鹃、缅红色记忆、品千年遗风”等特色名片。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魅力赣江源

    石城是江西母亲河——千里赣江的地。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县城约40公里,有着“天然氧吧”之称区内古树参天、林海连绵、千峰竞秀、万壑摇翠、绿涛碧浪,一望无垠,尤其是成片分布的榉树群落为全国罕见。

    被誉为“亚洲最刺激的漂流”的赣江源漂流,位于赣江源仙人谷景区。漂流全程5公里,落差320米,共有河湾83个,险滩56个,水潭22个,整个漂程约两个小时,既惊险刺激,又野趣横生。

    *国家AAAA级景区——神奇通天寨

    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的石城县通天寨,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通天寨景区位于石城县城东南6公里处,寨上景点如林,在方圆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分布有通天岩、石笋干霄、仙人犁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百余处,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其中尤以通天“三绝”最富盛名:全国罕见的超大规模岩面龟裂凸包地貌;栩栩如生完全不经人工雕琢的千佛丹霞;生命之根与生命之门同处一山的罕见景观。

    *神秘的峡谷温泉——九寨温泉

    九寨温泉度假庄园距县城13公里,该温泉上有瀑布、下有水潭,日流量为1800吨,水温常年保持在60摄氏度。经检测,泉水富含偏硅酸、氡、碘、氟、锰、钡、锂、锶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江西乃至全国罕见的“双料”温泉,对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疗养作用和抗衰老作用,对皮肤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也具有特殊疗效和保健功能。

    *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大畲乡村旅游点

    大畲4A级乡村旅游点,距县城仅5公里主要由古民居群、古戏台、荷花物种园、莲花观赏园、莲文化馆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客家民俗园、农家游乐园、荷花观光园、美好家园“四园合一”的乡村旅游点。

    极具特色的大畲荷花园规模种植面积达500亩,集中展现了“中国最美莲乡”靓丽风景古建筑南庐屋建于清朝乾隆癸卯(公元1783年),风格独特古香古色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天井式”客家建筑。

    *万亩高山草甸、百年杜鹃花海——浪漫八卦脑

    八卦脑景区位于石城县高田镇新坪村金华山西侧,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天然草场。

    “悠长古道伴茶亭,枯藤老树缀野径;杜鹃花海耀山岗高山草甸乐牛羊”走进八卦脑景区,宛如走进一幅如诗的画卷。特别是每年四五月份,山顶万亩杜鹃花开似海,如火如荼,壮哉美哉;连绵草甸牛羊穿行,如歌似画,意境悠然。

    *城市山野主题公园——石城阻击战纪念园

    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坐落在李腊石省级森林公园

    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县、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第五次反围剿后,为迟滞国民党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域进犯,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在石城县进行了历时12天的阻击战,为苏区中央领导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集结与转移嬴得了宝贵时间。

    石城阻击战纪念园主要有石城阻击战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石城阻击战纪念碑、景观大道、浮雕艺术墙、风景林、观景平台、主题雕塑纪念广场革命烈士陵园等设施集爱国主义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山野主题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福院塔

    宋·宝福院塔位于琴江镇东城区,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

    该塔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塔高59.8米,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既保存了盛唐遗风,又有典型的大宋风格,是我国保存不多的北宋古塔之一。

    2006年,宝福院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城雍和文园

    雍和文园坐落在宝福院塔旁,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题,服务、酒店、商贸、特色于一体的平台式综合性产业园。

    雍和文园整个建筑富有浓郁的客家传统风格,由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和特色展销馆组成。一楼展藏馆内展示了砚台、毛笔、奇石、根雕、字画等众多收藏品、工艺品、特色纪念品,二楼古玩收藏馆内各种古玩琳琅满目。

    *桂花屋陈列馆 

    桂花屋陈列馆原为清咸丰辛亥年(公元1851年)石城富豪建造,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公元1864年,以太平天国幼王为首的诸王在石城被俘并关押至桂花屋,宣告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终结,桂花屋成为了这段重要历史的实物见证和历史信息载体。

    2009年,石城县人民政府对桂花屋进行了修缮,将其打造成了集太平天国史料馆、石城人物馆、客家民俗馆于一体的桂花屋陈列馆。

客家美食

    石城饮食风俗很有特色。

    客家人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主食为稻米和蕃薯,其次为大豆、小麦。代用食品和副食品中,以蕃薯粉条、粉干、面条为最普遍,其次有米果、黄糍、糯米糍、油炸糕、芋包子、煎丸等。

    客家山乡普遍还有吃擂茶、米茶的风俗,既可解渴、充饥又可宴请亲友。其中“擂茶”最具特色,是客家饮食的重要标志之一。每逢家有喜事或者宾客临门,主人便会精心烹制擂茶,再邀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因而,制作擂茶手艺的好坏一度成为衡量石城主妇贤良淑德的一项重要指标。

名优特产

    *通心白莲:石城白莲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兼有清香甜润、微甘而鲜的风味,既可作为糕点配料,也可以清炖成色白味甘的莲子汤,是良好的药用滋补品莲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全身是珍宝。

    *翻秋花生:味香、甜、爽口,因季节上翻耕,其品质、口感独特,同时便于储存,绿色环保,常食不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野生红菇:天然野生高等真菌,素有“中国纯天然高等野生山珍”之美称,是闻名世界的食用菌之一,选择性生长在特殊地方的原始硬木阔叶森林中,纯野生采集,产量极低,因此“物以稀为贵”,其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都特别高。

    *客家酒娘:用糯米和粳米、泉水或井水、天然酒曲(客家话称为酒饼)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工艺发酵产出的原酒,称为酒娘。加三倍左右的水并滤掉酒糟后所得,则为客家黄酒,又称水酒。

    *茵陈茶:茵陈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护肝利胆,清热降压据《本草纲目》载:有护肝利胆、清热解毒、降压平心、健脾利尿、清暑泻火、祛风降寒等作用。

    *手工粉干:系石城在米加工制品的传统产品之一。选用上等粳稻大米,经泡软、磨浆、熬熟、打烂、压榨定条、晒干等流程制作而成。以白净、细嫩、软韧、润滑、煮不浓汤著称,或炒或煮皆成美味,是米粉中的上品。

    *岩岭烟鱼干:选用稻田养的鲤鱼为原材料,用盐进行腌制、干,再用微火熏制而成,肉健味香有嚼头。

    *手工腐竹:以优质黄豆和天然山泉水为原料,色泽黄白,油光透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等,食之清香爽口。

    *笋干:选自特级鲜笋,特别加工而成,笋干本色、干燥。味道鲜美,菜谱多样,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尤其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元素,增食欲、减肥胖、被称作,山中之珍健康食品

*荷叶茶:以荷叶为基础原料制作而成的保健茶,富含荷叶碱、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等成份,具有清暑利湿、升阳发散、消炎止痉、减肥养颜、润肠通便、安神助眠等功效。

(配图26:“天下客”观景台;配图27:生态宜居城市;配图28:秀美乡村大由黄沙;配图29:琴江大畲旅游新村;配图30:七彩屏山河东新村;配图31:赣江源激情漂流;配图32:通天寨国家4A级景区1-2;配图33:神奇的九寨天然峡谷温泉1-2;配图34:八卦脑万亩高山杜鹃1-2;配图35:大畲荷花园1-2;配图36:宋·宝福院塔配图37:雍和文园;配图38:桂花屋;配图39:客家美食--石城肉丸;配图40:客家美食--薯粉水饺;配图41:客家美食--炒手工粉;配图42:通芯白莲;配图43:翻秋花生;配图44:手工粉干;配图45:野生红菇;配图46:大畲荷花园)

社会文明

教育事业

    小县办出大教育。到2016年底,石城县共有学校183所,教学点45个;中小学生45022人,全县中小学校园面积926938.96平方米,校舍面积360881.17平方米。

    近年来,石城教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让石城的孩子受更好的教育”为目标,紧扣“1531”工作目标思路,务实创新,深化改革,着力打造教育硬件、软件、质量三个升级版,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机构队伍 石城县教育局内设综合秘书股、人事股、教育股、财统股等14个内设机构和教研室、电教站、财务核算中心3个下属单位。全县共有教职工288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99.6%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28名,特级教师2名,省、市学科带头人12人,骨干教师89人。

    *学前教育 全县共有幼儿园 9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84所;现有幼儿教师 491名,在园(校)幼儿人数11730人。

    *义务教育 石城县有义务教育学校128所(含教学点),在校生37678人。2011—2016年,全县共有364个项目,共计投入资金3.3亿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普通高中教育 石城县有普通高中教育学校2所,普通高中在校生6346人。石城中学被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学校”,赣源中学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第二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实验学校。

    *职业教育 2014年由政府筹资1360万元,收回原职校办学经营权,并与赣州技师学院联合办学成立赣州技师学院石城分校。开设有旅游酒店管理、导游、幼师、数控、高考对口班等热门专业,实现了石城职校办学体制的优化和转型发展。

    *素质教育 牢固树立“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师生终身发展服务”理念,推行以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学成绩并重的评估评价方式,2008至2016年,该县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120人次获国家级奖项,560人次获省、市级奖项。其中许星宇分别获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西赛区一等奖;实验学校参加省首届花样跳绳获得省团体总分中学组第二名、小学组第四名;大畲小学张海珠参加第11届华东地区体育舞蹈锦标赛获国家级一等奖;石城三小选送的灯彩《莲乡乐》获十三届市英东杯一等奖。

    *教育信息化工作 坚持“创新融合、应用为本”的原则,超常规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该县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会上推介,县教育局受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016年12月,江西省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校(小学)现场会在石城县召开,打出教育信息化工作响亮品牌。

医疗卫生

    1956年5月由县人民政府卫生科改为石城县卫生局。1970年7月从县革命委员会院内搬出,迁入桃源洞今西华路现址。2015年8月,原石城县卫生局与原石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构进行机构调整,组建石城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石城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至2016年,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3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9个,基层卫生院14所,村卫生室286个,民营医疗机构4所,个体诊所20个,乡村医生321人。全系统共有职工126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08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200人;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44人,每千人口拥有1.35人,注册护士505人,每千人口拥有1.53人;共开设病床总数1363张,每千人口病床4.13张

    该县先后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集体、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市医改工作先进县、全市卫生系统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小松镇罗源村、丰山乡下湘村和珠坑乡珠坑村先后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称号。2016年,石城县被评为“市级卫生县城”。

体育事业

    2010年实行政府机构改革,石城县保留县体育局牌子挂靠县教育局,下设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局、体育总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体育总会下老年体协、钓鱼协会等11个单项体育协会。

    截止2016年底,全县131个行政村,建有79个农民体育建设工程,6个乡镇级体育健身工程;城区建有体育馆一座、东城体育中心一个(含标准田径场1个、游泳池2个,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另城区建有气排球、门球、乒乓球、篮球、健身路径等场地设施近百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东城体育中心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约2.81亿元占地面积205亩西城体育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新建。2016年,石城县顺利承办全省老年人气排球比赛;时隔57年之后,成功举办县第二届全民运动会。

科技事业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2016年,石城县共申请专利401项授权162项,在全省排名分别跃升至第29位和第47位。县科技局被评为2015年度全市成果对接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的《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系列成套设备研发与产化》项目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石城协发设备厂科研项目,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等奖。同时,江西宏兴选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文明创建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文明石城”建设呈现出城乡联动、全面参与、深入开展的良好局面。

    *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忠诚任事的担当、坚韧不拔的追求、苦干实干的作风、开放包容的胸襟”为内容的“实诚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教育实践活动。修订完善石城县《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规范》,发出《乡风文明倡议书》,开设赣江源“道德讲堂”,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和“最美石城人”推荐评选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近年来,全县1人获得“中国美德少年”,2人获得“江西好人”,17名当选“赣州市身边好人”。石城县“请客不收礼”的文明新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

    *文明系列创建扎实有效。通过广造宣传声势、建立帮扶机制、实行网格管理和实施志愿引领等四大举措,使文明、卫生、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工作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强势推进态势,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石城成功创评“赣州市第四届文明城市”。实行创建智能系统日常监督管理,探索完善机关单位社会公众测评机制等,“文明单位”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有6个单位获省级“文明单位”、29个单位获评市级“文明单位”。大力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全县153个村(居)委均出台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促使村镇在颜值、气质上得到“双提升”。近年来,全县10个乡镇有6个乡镇获省、市“文明村镇”,小松镇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实行志愿服务手机智能打卡考勤管理,常态化支持县义工联合会、县礼仪协会等民间志愿服务团体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美丽家园我先行”、“关爱困难空巢老人等形式多样的全县性志愿主题活动,石城志愿服务效果明显。截止2016年底,全县注册登记志愿服务队158个,网上注册志愿者20385人。仅2016年,全县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256810小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0多场次。

平安创建

    石城县以维护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根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健全重大决策意见征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下沉一级接访、包案以及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机制。

    *立体化防控体系初步建成。该县实行社会治理项目化,推行社区网格管理,完善法律顾问聘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以及“五有六好” 村(居)社会治理新模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法治石城、平安石城建设成效明显,全县未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件,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全县公众安全感排名居全市第三位,政法部门满意度排名均居全市前三位;小松镇罗源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五有六好”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在《江西改革》推介。

    *社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加大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整治力度,坚持不懈抓好网吧管理,净化互联网、荧屏声频,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六五”普法全面完成,石城,获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群众来信来访下降29.7%,连续六年实现信访“三无”目标。2014至2016年,石城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信访“三无县”先进单位公众安全感进入全市前三名,政法队伍满意度居全市前列。石城县公安局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全省优秀基层单位、和谐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脱贫攻坚

    石城县按照“移民搬迁一批,产业带动一批,社会扶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医疗救助一批,培训扶持一批,社保兜底一批”的扶贫思路,投入各类资金15.88亿元,实施精准扶贫十大项目,有力促进贫困户增收、贫困村条件改善。2016年,县有9190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7%,3个贫困村按国家标准如期退出。

    抓实精准识贫按照“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要求,探索推行“八不评”“十三步走”评定程序,对全县所有贫困户的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扶贫、光伏扶贫等精准扶贫措施,增强扶贫实效。石城县精准扶贫系列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认可和赞赏。

    *产业扶贫多措并举。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撬动一笔贷款、组建一批合作社、创新一套机制、提供一套服务”六位一体模式,设立产业扶贫资金3570万元,按照每户3000元标准奖补贫困户或扶持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先后启动实施赣江源农业开发旅游产业电商产业、协鑫新能源绿澳农旅一体化等产业扶贫项目,惠及贫困户3万多

    *搬迁扶贫有序推进。采取“团购成本价商品房”方式安置进城进园贫困户,使贫困户既享受移民扶持资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又享受低于市场价的购房优惠,帮助2520名贫困户进城安居加强和创新移民搬迁贫困户集中安置点管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199户,统(代)建解困房安置贫困户612户,帮助463户住房困难贫困户喜圆新居梦。

    *就业扶贫措施扎实全面落实提标提补政策;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全县培训贫困户突破400人,贫困人员到企业就业161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366人;创建乡村“扶贫车间” 36个,鼓励当地贫困户就近入厂务工,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保障扶贫坚强有力。建立“新农合+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救急难”五道保障线,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其经验做法在《人民政协报》等中央媒体报道。设立“石城教育慈善专户平台”,拓宽筹资渠道,贫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得到进一步保障。

    *教育扶贫成效显现。20132016年,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42869人次,发放资助金8100余万元。全县无一例因贫困辍学学生。争取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支持,建立长青义教驿站,按照“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生生通”标准,在全县建立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偏远山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阳光。目前,全县所有教学点全面覆盖该网络平台,教育扶贫走在省、市前列。

民生福

    石城县紧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一主线,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民政事业不断发展,连续多年县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2016年,全县有城市低保对象2559户4577人;农村低保对象9578户14899人;五保对象1193人,其中分散供养717人、集中供养476人;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716.75万元,基本满足了城乡困难群众多元化、多层次救助需求,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通过提高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为重点优抚对象解“三难”、支持退伍军人职业培训,把60周岁的农村老兵和烈士子女纳入定期生活补助等工作,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全年发放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1641.8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19人计200.6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推进。近几年全县累计投资6000万元,对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院进行升级改造,基本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辅充”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此外,投资225万元的小松镇莲乡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顺利竣工总投资约1.4亿的县综合福利院项目康复医院破土动工全县享受高龄补贴4614人,在册孤儿80人各类困境儿童共有913人,已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县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3674人。

    *社会管理服务持续加强。抓实绿色殡葬建设新增农村公益性墓地4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4个。加强群团组织管理,依法对42家社会团体、6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发放信用代码证书117个,新登记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个社会团体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全县6130留守儿童全部列为关爱保护对象,并在琴江镇西外社区、珠坑乡芙蓉社区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示范点

*城乡社区服务有效推进。新建小松井溪、丰山丰华、珠坑竹溪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并在琴江镇城北、东城社区启动示范化、标准化创建工作省级“精品农村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横江镇姑溪社区、珠坑乡坳背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琴江镇大畲社区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第一批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社区”和“第一批全省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示范单位”。

(配图47:美丽校园;配图48:素质教育1-2;配图49:教育信息化;配图50:人民医院;配图51:石城县第二届全民运动会1-2;配图52:矿山机械企业;配图53:志愿服务;配图54:道德文化墙;配图55:画说新农村;配图56:治安巡逻;配图57:大棚蔬菜基地;配图58:脐橙果园;配图59:蜜蜂养殖;配图60:致富创业培训;配图61:关爱空巢老人;配图62:为困难群众免费义诊)

文化事业

    

    石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石城,文化底蕴深厚,客家风情浓郁,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灯彩艺术之乡”。

红色文化

    石城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石城人民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

    从大革命时期到1949年9月30日石城解放,石城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从未中断。自1927年8月南昌起义部队途经石城,到1934年10月主力红军北上长征组建石太游击师,在石城县境内发生了系列重大革命事件,在苏区革命时期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石城先后建立第一支革命武装罗陂游击队”、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罗田支部”。开展了拔除石城南部白色据点斗争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部队在秋溪整编,诞生红五军团苏区中央在石城设立红军第七后方野战医院、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建立石城县太雷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特别是石城阻击战为苏区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准备战略转移嬴得宝贵时间。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覆盖了整个石城区域苏区时期成立的中共石城县委下辖14个区委110个党支部,县苏维埃政府下辖14个区苏维埃政府111个乡苏维埃政府。目前,保留的革命遗址旧居共有25处。还有大量红军歌谣传唱于民间,更有大量红军标语、苏区文物留藏民间,

    石城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巩固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不完全统计,仅1931年10月至1934年10月,13.6人的苏区石城,有资料可查的参加红军的就有19327人,其中参加长征达16000多人,到达陕北时仅剩72人。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有姓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4219人。涌现了以云南省长刘明辉及郑三生、温先星、赖达元、伍生荣等四名开国少将以及长征精神的代表人物、《七根火柴》主人公原型郑金煜等大量英雄人物。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威和石仲泉多次在石城考察党史工作,对石城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及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分别欣然题词

客家文化

    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素有“客家摇篮”之美称石城,是客家先民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客家民系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汉开始,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先民,在这土地开垦荒地、筑室定居、繁衍生息,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

    石城客家民俗保留完好。节令礼俗分传统节俗和时令节俗,婚嫁礼俗包括嫁俗和婚俗,乔迁礼俗分建新房礼俗和迁新居(过火)礼俗,丧葬礼俗沿袭周礼,信仰习俗以崇先敬祖为主,饮食习俗既有中原余韵又有地方特色。

    石城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石城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灯彩艺术之乡”,到目前全县共组建民间灯彩演出团(队)350个。2008年,石城灯会(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灯会是客家石城的传统民间习俗,木兰板桥灯、大由蛇灯、屏山竹篙灯、龙岗龙灯……一乡一品,特色鲜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石城灯彩演出活动特别频繁,城区灯彩剧团送戏下乡,农民灯队进城贺新春,呈现出城乡共舞、其乐融融的喜人景象。

    客家石城,人才辈出。历史上石城先后有23人考中进士,他们是陈恕、许褒、卢炤、陈学文(斅)、陈邦光、温勋、朱裳、许国、张文郁、叶熙元、黄稷、巫双瑞、黄裕、刘复初、黄轩臣、温必联、陈同威、李冕、黄颖、温鹏翀、廖燻、郑文思、黄大壎。另外,康熙年间,刘寅曾考中解元。亦是一时佳话。

    客家石城名人众多,“真盐铁”陈恕、一代名相陈执中、客家私人办学先驱温革、南宋抗金名将陈敏、清代名将廖国用、乡贤义士刘元杰、《清史稿》存名的刘同缨、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创办人黄大壎、北伐战将赖世璜、黄埔精神的代表黄景升、抗日名将邓子超与、抗战英雄赖名汤、“元以来写竹第一人” 陈方等都是一时俊彦。

灯彩文化

    灯会,是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习俗。石城灯彩,是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

    石城灯彩最早起源于南唐时期。南迁的中原先民们利用中原舞龙求雨的形式,祈求家口平安、丰登大熟。石城人世世代代对灯彩的偏爱,还与其方言土语以及色彩爱好有关。石城称男性为“丁”、石城方言“丁”和“灯”同音。故隐喻“灯”为“人丁兴旺”“丁财两盛”的吉兆。同时,灯彩色彩红彤亮堂、鲜艳华丽,是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象征。 

    歌谣云:“灯彩纸扎随意变,海阔天空万物全,扎物似物凭巧手,以假乱真难分辨”。石城灯彩品种繁多,万物皆可入灯。常见的有龙灯、狮灯、麒麟送子灯、观音坐莲灯、罗汉灯、板桥灯、船灯、宫灯、蚌壳灯、鲤鱼灯、宝伞灯等其神、魂、韵、艺、灯、曲、歌、饰、乐各有特色,具有灯具美、舞姿美、音乐美、服饰美、队形美等特点。不同的灯彩寓意不同,大致可分为宗教祈祷型、客家祭祀型、生活祝颂型和时代赞美型四大类如祈求丰年的“秆龙灯”“荷叶灯”,喜庆丰收的“五谷灯”,驱凶辟邪的“蛇灯”“板桥灯”,庆团圆的“走马灯”“嫦娥奔月灯”

    石城灯彩,声名远播。尤其是解放以来石城灯彩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熔炼》《迎灯接福》等在全省“庐山文化博览会”成功演出,大型灯彩戏《花灯仙子》晋京献演;90年代,《打甑盖》《石城花灯》等灯彩节目再度看好,由中央和省、市电视台录制成专题艺术片向海内外播放。2010年,灯彩节目《龙腾鼓欢》获中国第八届民间艺术节金奖。客家灯彩,成为石城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石城灯彩,传承发展。为让石城灯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更加绚丽多姿,县里组建客家灯彩艺术团,专门成立“石城客家灯彩协会”和“石城客家灯彩研究会 ”,制定《石城灯会(灯彩)五年发展规划》,编撰出版《石城灯彩》《客家艺术之光》等,大力实施“石城灯彩进校园”等传统文化教育工程,成功举办“首届灯彩会演”和“首届灯彩艺术节”。2016年,成功举办石城县第二届灯彩艺术节及灯彩灯具展。

    如今,灯彩表演成为客家山城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石城,打响“灯彩之乡”文化品牌。2008年6月,石城灯会(灯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0月,石城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灯彩艺术之乡”。

宗教文化

    石城县宗教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传入石城已有千余年历史。据珠坑黄泥庵碑记和岩岭香炉寺传说,早在唐代佛教便传入石城。佛教传入石城后,有过几度兴衰。宋代佛教十分兴旺,元、明中前期佛教曾一度衰落。明中后期至清代前中期佛教复兴。1958年后尤其“文革”时期,寺毁僧散,佛教大受影响。八十年代以来,佛教逐渐重新复兴。据统计,全县现存已批准登记的佛寺有99处,佛教教职人员180人,城乡信士众多。

    据县志道教于唐代传入石城。至元、明间,石邑遍地道观仙坛,道教盛行。明中后期至清代中期,道观所占的名山悉数被佛门弟子占领,道观统统改为佛刹,道教从此衰落难成气候。至今,石城虽留存不少神庙,但无出家道士、道姑无全县性的道教组织。

    天主教于光绪年间传入石城,初时信教者多为地方官绅,后扩大到民众中。民国十四年(1925)左右较为兴盛,教徒多至300余名,苏区时被取缔。1934年冬红军北上后,天主教恢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仍存在。今有已批准登记教堂1处,全县信教者约200人,中老年女性居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基督教传入石城。至本世纪初,到外地打工受洗回县的信徒呈增加态势。现有批准登记活动点1处,基督教信徒约300人。

    如今,琴江镇如日山、高田镇东华山和城区宝福公园等,因普照、东华、宝福等寺的佛教文化,为当地旅游增色添彩。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石城有“三宝”,分别是石城砚、横江重纸和“百年老字号”王润生毛笔。近年来,该县已将石城砚王润生毛笔、灯彩灯具等开发成特色旅游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石城砚:以石中有花纹图案著称于世,清·曾兴仁《砚考》中誉之为花蕊石,因产于石城县龙岗乡黄石山,又名为黄石。其石色五彩斑澜,有赤赭、淡赭、羊肝红、鹅黄、翡翠绿、灰宝蓝等,内有天然彩色图案,人物故事、自然山水、飞禽走兽等宛若天然石画。石城砚以其优等的石料、完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脱颖而出,被授予了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的称号原全国政协委员、副秘书长孙轶青给予很高评价:“石城砚称得上五大名砚之一”。其砚石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王润生毛笔:主要采用山羊毛、山兔毛、黄鼠狼毛、香狸毛、石獾毛、麻丝等为制作材料,其产品外观华美,软硬适中,具有“尖、齐、圆、健”四德,吸墨性强,书写流畅,锋如一根针,下笔有铁划银钩,龙飞风舞之功效,收得拢,撒得开,挥洒自如得心应手。

    *横江重纸:自宋代至今,石城已有千年的重纸生产历史,以“明如玉,质如扣”闻名于世,其纸具有不易生虫,吸水性好,光滑细嫩,书写流畅,字迹不易脱落,书写效果堪比徽宣的特点。清乾隆时期,曾经被誉为“天然国宝”,列为贡品。

公共文化

    石城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大力改善县乡村三级文化平台,建立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在全县10个乡镇设立县图书馆支中心,启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31 个。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三馆”免费对外开放。

    文化大项目科学实施。总投资1.6亿元,新建县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展览馆和特色旅游文化街;新建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题的雍和文园,融石城砚台馆、石城灯彩馆、根雕艺术馆、古玩收藏展览馆等特色文化展馆于一体,展示了砚台、毛笔、奇石、根雕、字画、古玩等众多收藏品、工艺品和特色纪念品,成功举办多届赣闽粤古玩根石交流会。目前,雍和文园成为展示、宣传、推介石城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窗口和赣闽粤湘皖等地客商文化交流的平台。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按质按量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性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2016年,送戏下乡巡演12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放映2332场次,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已完成100%。组织开展“知名书法家送春联”“农民灯贺新春”等群文活动,举办旅游文化节、灯彩艺术节、花朝节等文化节日,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遗产

    目前,石城县经各级政府公布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33个。

    其中,石城灯会(灯彩)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石城砚制作技艺、石城肉丸制作技艺等2个非遗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点莲灯、王润生毛笔制作技艺、客家清明祠祭、通天寨传说、横江重纸古法造纸术等5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名录。2015年,石城公布首批县级非遗项目25个。

文化遗迹

    石城县文化遗迹众多。1982年在石城中学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磨制石錛。2008年在小松镇桐江村发掘出商周遗址,其文化特征有着明显的中原文化痕迹,是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重要文物有从新石器时代至清的的石錛及各种陶器、瓷器、铜器、古籍、石雕等。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宝福院塔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也是我国保存不多的北宋古塔之一。该塔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塔高59.8米,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既保存了盛唐遗风,又具有典型的大宋风格,是我国珍贵的古典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色。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三次维修。2015年以来该县总投资1000多万元,对宝福院塔进行了第四次维修,新建宝福寺,并以塔、寺为主体兴建宝福公园。2006年,宋·宝福院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岩摩崖石刻、永宁桥、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桂花屋)、杨村坊式亭(石城阻击战临时包扎所旧址)、宁都起义部队秋溪整编旧址等5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藏寺摩崖石刻、宋明古城墙、鳌峰书院、通天寨古战场遗址、石马寨古战场遗址、红石寨古战场遗址、丰山古窑址、镇武楼、田江土楼、陈联古民居、大畲古民居(南庐屋)、赖世璜墓、圣旨节妇墓、下坑幽字形古井、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和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少共国际师石城阻击战指挥所旧址、苏维埃国家银行烂泥坑秘密金库旧址、观下毛泽东同志旧居等44处。

(配图63:英雄纪念碑;配图64:石城阻击战纪念园;配图65:明城墙·旭华门;配图66:客家民居南庐屋;配图67:灯彩艺术节;配图68:灯彩踩街表演;配图69:乡村灯会1-2;配图70:灯彩下乡表演1-3;配图71:石城灯具展;配图72:客家古戏台;配图73:东华山东华寺;配图74:如日山普照禅寺;配图75:石城砚台-客家母亲;配图76:石城砚;配图77:王润生毛笔;配图78:横江重纸;配图79:群众文化活动--扇子舞;配图80:永宁客家廊桥)

著名人物

    石城,人才辈出,名人众多。

    能吏之首——陈  恕(约公元945年—1004年)字仲言,祖籍石城城郊。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进士,任澧州通判。后任工部郎中、知大名府、户部副使、右谏议大夫、知澧州等职。淳化二年(991)升任参知政事,淳化五年任盐铁使。陈恕主管国家财政前后达十余年之久,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五十九岁而卒,真宗为之废朝举哀,赠吏部尚书。《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客家办学先贤——温  革(公元996年-1073年)字廷斌,北宋柏中里堂下(今高田镇堂下村)人。因屡试不第,遂立志办学。仁宗宝元间,捐家资兴义学。凡国子监所藏之书,市上有售者,尽购以还。于柏中里柏林建藏书楼,开办柏林讲学堂。远近求学者源源不绝,就馆者广达闽、粤诸省。后人建儒雅堂祀之。

    抗金名将——陈  敏(公元1113年-1173年) 字元功,南宋小松陈家坪人。富有韬略,精于骑射,戎马一生,屡树战功。历任右武大夫、领兴州刺史、司马统制、神劲军统制、高邮守备、宣州观察使、光州观察使、都统制兼知高邮军事、左骁卫上将军、福建路总管、江西路总管、武锋军都统制兼知楚州等职。卒后,赠庆远军承宣使。事入《宋史·功臣传》。

    舍身取义——刘同缨(公元1808年—1853年)横江烟坊人,清朝官吏。《清史稿》卷三百九十八记载:“同缨,江西石城人。拔贡。历官盐城、泰兴、江浦、上元、六合、江宁诸县,皆有声。江宁治防,储粮练团,胥赖其力。贼初至,假向荣书请入城,同缨察其诈,却之。炮裂城,率死士御击复完。及城陷,赋绝命词,投水死。恤典加等,赠道衔,谥武烈。”

    北伐将领——赖世璜(公元1889年—1927年)字肇周,屏山长溪人。先后就读于江西省陆军小学、南京陆军中学和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第一次粤桂战争第二次粤桂战争。民国十五年(1926)率部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1927年蒋介石下野东渡日本,桂系军阀控制了南京政府,赖世璜遭排挤。1927年9月,赖世璜在上海被宪兵队绑架,12月30日被杀害。翌年国民政府为其平反,以陆军上将因公亡故规格予以抚恤。

    元代以后画竹第一人——陈  方(公元1897年-1962年)字阮香,号芷町,屏山人。先后供职于上海申报、商报、北平大同晚报等,以文采议论,声播于时。后任上海招商局秘书、湖北省主席办公室秘书兼禁烟督察处会计长、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国民政府政务局长、总统府政务局局长等职。1949年元月,蒋介石下野,陈代写下野文告。后赴香港以画竹为生。1953年离港赴台,任国策顾问,但因病未能从政。陈中年后,浸淫绘事,专写墨竹。陈之写竹,尤喜酒酣挥毫,洒落参差,灵活生动。被张大千推誉为元代以后写竹之第一人。 

    国民党“中央常委”——赖名汤公元1911年-1984年) 字晓庵,屏山蟠龙岗人。先后毕业于南昌工业专科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杭州枧桥中央航校第二期、美国空军参谋大学正规班。抗战初期,先后任职空军志航大队副队长、队长。在保卫淞沪及南京战役中,创击落日军最精锐九六式驱逐机之殊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5日杭州空战中,随大队长高志航摧毁日本号称精良的木更津轰炸部队。1950年后历任“台湾当局”国防部第二厅厅长、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国民党军副参谋长、联勤总司令、空军总司令、国民党军参谋总长等职,晋升空军一级上将。1976年7月起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九至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三至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

    云南省长——刘明辉(公元1917年-2010年)横江烟坊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随军长征,先后任营、团、师特派员、山西行署路东办事处公安处长、冀鲁豫军区保卫部长兼公安处保卫局长、二野二纵四旅政委,三兵团组织部长、重庆市公安局长兼市检察署长、警备区副司令、司令、云南省副省长兼公安厅长等职,1956年起,历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监委书记、代省长、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省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中央十一届、十二届候补委员,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开国将军——温先星、郑三生、赖达元、伍生荣

    *温先星(公元1914年-1990年)横江廖三人。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长、分区副司令员、第七八兵团一七八师副师长、师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军分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副参谋长、四川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等职。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郑三生(公元1917年-1990年)小松井溪人。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指导员、教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旅参谋长、师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及中共河北省委第二书记。1980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十大、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

    *赖达元(公元1917年-2010年)洋地三坑人。1934年4月参加工农红军,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教导大队政委、团政治部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长、团政委、县大队政委兼县委书记、团政委兼团长、旅政委、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宜宾军分区副政委、川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副部长、空军十二航校政委、空军第一军副政委、空军雷达兵部政委、中国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9年10月任江苏省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1982年5月改任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1985年任中共江苏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

    *伍生荣(公元1918年-2011年)珠坑坳背人。1932年参加乡苏维埃政府工作,同年加入青年团。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通讯班长、教员、管理员、排长、游击队长、团参谋、连长、副团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新中国后任西北公安军副参谋长、参谋长,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后勤部政委、副司令员、军区顾问, 高等军事学院学员, 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 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副主任,兰州军区顾问。1964年4月授予少将军衔。

    长征精神的代表人物——郑金煜  杨成武将军在《向草地进军》中的记述的“江西石城人”郑金煜的故事与初中语文教材《七根火柴》情节高度相似,郑为小说主人公原型。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在解读长征精神时,提到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江西石城小红军郑金煜,另一个是江西泰和红军长征女英雄王泉媛,石仲泉说:“怎样理解红军长征精神,他们(即郑金煜和王泉媛)对待革命的认识,就是很好的注解。我以为,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 

黄埔精神的代表人物——黄景升 琴江镇人。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历任营长、副团长等职1941年5月远征军入缅作战,第200师第598团中校副团长、江西石城人黄景升面对危局,喊出了“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誓言,此语后被视察战况的蒋介石称为“黄埔精神”。就在那场战斗中黄景升以身殉国。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石城县政府在县城西门坝(原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立抗日阵亡将士碑予以纪念。

(配图81:能吏之首陈恕配图82:办学先贤温革配图83:陈方作品;配图84:赖名汤配图85:刘明辉配图86-89:开国将军--温先星、郑三生、赖达元、伍生荣配图90:郑金煜形象图;配图91:石城阻击战纪念园)

(发布者:wlkjqq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