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11-07 17:11:00 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

 

200448日在石城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李成生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顾过去一年,实施新战略,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200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认真实施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的新发展战略,苦干实干,排难而进,基本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6923万元,增长8.0%,其中一产增加值42952万元,增长6.1%;二产增加值19527万元,增长19.2%;三产增加值24444万元,增长3.6%;一、二、三产比例为49.422.5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9635万元,增长20.2%。完成财政总收入7097.3万元,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82万元,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23元。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招商兴工成效明显。全年共签约内联项目43个,合同引进资金增长228%;实际进资增长214.3%。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签约外资196万美元,实际进资156万美元。工业项目比重提高,实际进资中工业项目进资额占61.5%,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已有26户企业入驻工业园,其中14户企业建成投产,8户企业即将竣工投产。2003年工业园实现产值2400万元,上交税金81万元。矿山机械企业正逐渐向工业园区聚集,并不断发展壮大。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全县种植烟叶3.4万亩,比上年增加1040亩,收购烟叶7.5万担,中上等烟比例达95%以上,入库烟叶特产税640万元。白莲亩产比2002年增加3公斤,种莲效益提高。建立种、养示范点31个,牛、羊、鹅、鳗鱼等养殖量有较大增长。全年新开发果业面积4000亩,定植12000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修复、改善水利工程216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00亩,6000人和30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大力实施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沼气生态农业建设、耕地保护、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6月份以后,我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全县上下奋力抗旱救灾,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526万元,投入机械设备4260台(套),抗旱浇灌面积10.35万亩,有效地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完成206国道县城东城段6公里以及2.7公里国道连接线的路面铺设;新开工建设的48公里县乡水泥路已全面完成路基,铺设路面41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油(砼)路,构成了“8”字形县乡公路网;通村水泥路建设完成路基改造60公里,路面改造37.03公里。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县城规划区面积扩展到10.5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6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至5.01万人;总投资约800万元的赣江源金圣广场全面竣工,被评为全市精品广场;防洪堤A标段建设基本完工;拓宽改造了清华大道、东城大道、东华中路等街道;高质量建设了体育馆、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工程;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成效明显,环境卫生质量提高,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村镇规划进一步规范,民房改造逐步推开。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减轻农民负担200余万元。通讯设施、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绩。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企业改制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两个置换”步伐明显加快。改制企业变现资产及上交税收创造了我县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盘活存量资产3609万元,上交税收262万元,上交土地出让金101万元,置换职工身份658人。岩岭电站、县宾馆、县汽车站、县轴瓦厂等一批重点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商业、供销、物资、粮食等企业的改制稳步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统一的征、供地模式,土地资产效益得到充分显化。建立并实施了经营性土地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毕业生分配、退伍军人安置、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实行了公开招考制度。城建投资、基建资金管理、医药卫生、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快。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稳妥推进,顺利通过了省、市的检查验收。县、乡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统计八项改革创新工作顺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机关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得到提高。建立完善了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六大竞争平台”的作用得到较大发挥。

财政商贸活力增强。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收入结构更趋合理,非税收入比重下降8.9个百分点。可用财力增幅较大,财政在减收增支因素增加、遭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确保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足额发放,确保了支农、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的需要,确保了县、乡、村三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全县向上争取资金1.32亿元,有效缓解了投入不足的问题。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全年净增支农贷款3800万元。农产品流通组织有新发展,市场活跃,商贸繁荣,物价平稳。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62户,年末存量3626户;发展私营企业30户,年末存量115户;个私经济实现税收1262.8万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16570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23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7355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2167元增加到2587元,增长19.4%。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5元,比上年增长4.5%;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51.98%。积极推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共新增就业人员536人,安置362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引导和输出2.1万城乡劳动力到省外务工。确保了国有企业270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733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55名失业职工失业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工作更加规范,低保对象由上半年的22966885人核实为20386112人,共发放低保金330.9万元,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50.3元。农村社会救助救济网络基本形成,发放农村特困群众救助金43.35万元,发放救灾款83万元,发放救灾大米53万斤,下拨灾后重建经费14.5万元。

安全维稳成绩突出。安全生产力度加大,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逐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重点加强了对高危行业、重点场所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确保了全县无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配齐配强了综治维稳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和处置机制。高标准推进了乡镇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全县乡镇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基本达到省一类水平,初步形成了专门队伍与群防群治队伍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县国税局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中考成绩居于全市先进水平。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进步。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加强,尤其是去年4月份后,“非典”疫情在全国一些地区扩散,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县、乡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抗击“非典”。制定了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和严密的措施,加强了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监控,全县未发生“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石城县志》续修工作正式启动。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力度加大,县计生委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集体”。进一步加强了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工作,调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开展有序,效果显著。制定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完成了地质灾害调查评比工作。启动了赣南震害预测项目。旅游开发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慈善事业成绩突出,县外多家慈善机构前来我县捐助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众,县内慈善氛围越来越浓。审计、物价、工商、质监等部门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效。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干、老龄、水文、气象、妇幼儿童等各项事业和国防教育、拥军优属、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等都取得了新的发展。政府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力度加大。

各位代表,2003年我县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县人民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石城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老同志、各级干部、驻县部队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座的各位列席人员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外地客商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产比重小的格局仍未有大的改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增收困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税源不丰,可用财力少;投资环境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经济外向度较低;政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谋划新一年,对接长珠闽,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2004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创优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战略思路,大力实施“调头向东,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着力实施“333”工作目标思路,即:加快观念、环境、产业三大对接;做优做大烟莲、教育、城市三大优势产业,突破工业、旅游业、果业三大有潜力的产业。

2004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生产总值达96480万元,增长10 %;其中:一产增加值45920万元,增长4.9%,二产增加值24840万元,增长25.2 %,三产增加值25720万元,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4960万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140万元,增长8%;财政收入(老口径)7298万元,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5482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3元,增长2.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2004年重点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是:1)工业园区的扩建;(2)县城防洪堤续建工程及兴隆东路建设;(3)工业园变电站及县城电网改造;(4)公路建设(秋溪—洋地公路改建工程;丹阳—小姑公路改建工程;桐江—木兰公路加宽工程;官桥头—际头隘出省公路建设;清华大道加宽及市政配套建设;开工建设旅游公路(江背至南坑水库、洋地至七岭、杨任坑至九)及通村水泥路30公里建设;(5)东城汽车站及贸易商城;(6)新坪电站;(7)文化广场;(8)石中、东城中学建设(石中综合楼、运动场完工;民办东城中学开工建设);(9)县城三路(琴江东路、兴隆西路、学前路)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10)农贸市场建设。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协调发展的路子,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转变作风。我们要加快对接长珠闽,抢抓机遇,主动靠上,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在观念对接上快人一步;要大力推进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在环境对接上快人一步;要按照市一届八次全会要求,抓紧完善十大体系建设,在机制体制对接上快人一步;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对接上快人一步。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坚持“四轮驱动”,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我县是个农业县,解决“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优化产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并举、确保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并重”的原则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好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农村发展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培植主导产业,拉动农民增收。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落实措施,扎扎实实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确保早稻种植11万亩,二晚种植18万亩,单产增加10公斤以上。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加强耕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做优做大烟莲产业,突破果业。通过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集约发展的路子,培育烟叶大乡、大村、大户,确保全县种植烟叶4万亩,收购9.5万担;实现白莲种植5万亩,太空莲繁育1万亩。继续采取干部示范、招商引资、资金扶持等措施,吸引县内外投资者与农民参与果业开发,确保全县发展以脐橙、牛心柿为主的果园1万亩,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乡镇新建脐橙示范基地500亩,其他乡镇新建脐橙示范基地200亩。同时,加强老果园的管理。大力推广和实施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围绕农业几大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壮大一批辐射面广、牵动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年内新培植2家白莲流通、深加工企业,扶持发展2家重点龙头企业。有组织、有计划地壮大农村民间流通组织和营销队伍。鼓励在大中城市设立一批农副产品销售窗口,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市场。

落实惠农政策,推动农民增收。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措施。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予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从今年起,从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拿出1520%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今年我省农业税税率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即对所有农户按《农民负担监督手册》上确定的农业税及附加调减43%。继续落实粮食风险基金直接补贴制度,凡在计税土地上种植早稻、中稻、晚稻,按实种面积每亩各补10元。早稻种植优良品种的每亩再给良种补贴10元,中稻种植优良品种的每亩再给良种补贴15元。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如果今年早稻上市价格低于每百斤70元,由政府指定国有粮食企业按每百斤70元的价格敞开收购;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每百斤70元,粮食经营企业则按市场价格收购。认真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政策,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工作,力争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增长20%以上。

加快劳力转移,带动农民增收。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鼓励发展各类劳务输出组织,建立健全对接长珠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劳务信息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培训工程”,免费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重点抓好服装针纺、鞋帽、电子、机械等专业技术培训。改善劳动力输出结构,提高技术工的输出比重,采取劳务订单等多种方式扩大劳务输出。进一步深化户籍改革,降低进城门槛。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自主创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

完善基础设施,促动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统筹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用于农村沼气、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等建设。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责任。重视推广先进农机具,实行农民购机补贴制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2、坚持“筑巢引凤”,实现招商兴工更大突破

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工业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企入园,实现招商兴工更大突破。搞好工业园区建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为工业项目落户石城筑好巢;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入园力度,扩大工业园规模,提高效益,把工业园办成工业经济增长极。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全年力争实现签约外资1270万美元,实际进资1100万美元,内联项目签约资金5亿元,实际进资3亿元。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和部门、乡镇的招商引资责任,明确招商引资任务,浓厚招商引资氛围,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一是以更强的力量对外招商引资。加大专业招商力度,配齐配强招商小分队力量,每个小分队均由一名县党政副职领导带队,集中最优秀的招商人才,长期驻外招商。二是以更活的方式对外招商引资。继续明确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为招商主攻区域,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委托招商、以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并进,突出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延长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成功率。三是以更大的力度考核招商引资。建立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功者,诫勉惩处不力者。四是以更硬的措施创优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转变机关作风,建设诚信体系,积极营造政策上的洼地、服务上的高地、诚信上的宝地“三地”环境,努力创造全社会和全民参与招商、尊重客商、支持客商、保护客商的良好氛围。

大力建设工业园区。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快工业园的建设步伐,构筑好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与对接长珠闽的平台和载体,聚集、吸引客商入园办企业。在完善工业园一期和二期园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抓好三期200亩以上的园区开发建设,力争使园区规模达1000亩,争取年内新引进5户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入园企业中新增10户以上投产,形成以矿山机械、服装针纺、药业、矿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主导产业群。完善工业园区管理,提高工业园区的投入产出率、贡献率。

努力深化企业改制。继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妥善安置职工为前提,加快“两个置换”步伐,深化企业改革。坚持因企施策,采取产权转让、股份合作、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力争实现年内全面完成县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要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推进产权多元化,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3、坚持增加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夯实经济基础。

积极争资争项,化解投入瓶颈。各部门要潜心研究产业政策,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积极“跑部进厅入市”,争取国家、省、市对石城的更大投入。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认真抓好项目包装、储备,多渠道进行项目推介,集中力量重点争取交通、城市基础设施、以工代赈、老建扶贫等重点项目,实现全年向上争资达到1.39亿元。同时,要激活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信贷支持。

创新经营理念,完善城市功能。坚持走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建设城市和经营城市相结合的路子,做优做大县城。编制206国道东城段和沿江路的街景规划,严格执行新编制的县城规划,今后凡单位新建办公大楼必须选址东城区。高标准建好“十大”重点工程,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开展门前“六包”活动,继续搞好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以工业园区和新车站建设推动东城新区建设,做旺新区人气。强化经营城市理念,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城建投资公司资本营运能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增加城市建设投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增加土地收益。创新市政公用事业运行机制,逐步做到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抓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全面实施民房改造。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年内重点抓好小松、屏山两个建制镇和桐江、友联、龙岗3个中心村建设。进一步抓好以“清路障、清污沟、清垃圾,改路、改房、改水、改厕”为内容的农村“三清四改”工作,切实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同时,认真抓好县城电网改造,年内建成工业园区变电站。积极发展邮政、通信事业,满足经济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继续实行扶助政策,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以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为突破口,加速基础设施对接,缩短与长珠闽地区的时空距离。一是切实抓好出省、出县公路建设。今年要把入闽大通道的建设作为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确保赖坊——际头隘二级公路立项开工,并完成官桥——际头隘段5.55公里改造任务。二是继续抓好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各乡镇要抢抓机遇,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年内完善大由至屏山水泥路改造和桐江—木兰公路加宽。完成秋溪至洋地、丹阳至小姑水泥路的路基改造,并力争完成路面铺设。完成以三条旅游公路为主的30公里以上通村水泥路改造。

4、坚持开源节流,努力化解财政收支矛盾

紧紧围绕“保工资、保法定支出、保正常运转”的目标,千方百计培财聚财,增收节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长短结合培财。要改变目前财源薄弱、收入单一的局面,培植新的增长点,构建长短结合的多元财源结构。加大招商兴工力度,引进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户我县,着力培育和壮大矿山机械、服装针纺、药业、矿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南金纸加工等优势工业,形成产业支柱,逐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科学规划发展旅游产业,加快赣江源、通天寨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的财源基础。做优做大烟、莲、果业,进一步巩固基础财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个私经济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提高个私经济对财政增长的贡献份额。同时,要认真研究中央、省、市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上级的财政支持。

强化征管聚财。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进一步改进征管方式,大力开展护税和协税工作,加强对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征管体制,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征缴,强化对重点纳税户的跟踪和服务,堵塞税源流失漏洞,从机制、制度和源头上遏止税收流失。进一步创新考核机制,国、地两税收入实行系统考核。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坚持依法治税,重点稽查漏税、欠税,坚决从严打击各种偷税、抗税行为。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加大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严厉查处截留、挤占、挪用政府性资金的行为。

创新机制理财。继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培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预算约束。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法定支出的需要,保证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需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结合县、乡机构改革,进一步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解决财政供养范围过宽、包揽过多的问题。

5、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做优做大教育产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推进素质教育,加快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集中力量做强县城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和优质教育服务面,力争县城学校在校生1.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2%,石城中学力争达到市一类重点中学标准。全县高考、中考成绩按万人比在全市排名保五争四,有学生考取清华或北大。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依法加强对行业、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对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现代技术教育等项目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

打造赣江源品牌,突破旅游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开发旅游资源。年内,重点建设好三条旅游公路,重点开发通天寨旅游景点,并力争申报为省级旅游风景区。保护好“赣江源”生态旅游资源,抓好“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规划申报工作,力争年内“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打造“赣江源”生态旅游品牌。重视抓好一批公共设施、服务行业及窗口单位的“赣江源”冠名工作和名优特产品的“赣江源”商标注册工作,使“赣江源”品牌不断唱响。加强客家文化宣传,做好《客家摇篮——石城》画册的发行工作。修缮保护好现有文物,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古文化”、“红文化”、“源文化”的开发利用。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组织,鼓励并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和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和并轨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拓展慈善事业,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抓好救灾救济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科技扶贫含量,推进产业化扶贫进程。

贯彻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继续抓好计生村民自治,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质量。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认真实施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搞好污染源、污水、污河治理,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抓好国家公益林、猪沼果等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加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视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强化各级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在乡镇设置专职安全监管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非煤矿山、交通、学校、公共场所、易燃易爆品等重点产品、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防范。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应急能力,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创新综治维稳工作机制,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打击各种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开展“基层信访工作年”活动。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强公民法治教育,继续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加强民兵预备役的基层建设。努力做好《石城县志》和乡镇志、部门志的续修工作。继续加强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震、减灾、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保障等各项工作。

6、坚持执政为民,打造诚信高效责任政府

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五种观念”,建设高效、务实、勤政、廉政的政府。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牢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一切为民发展的理念。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围绕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这个中心来想、来议、来干。不急功近利,坚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淡化“官”念,事业为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各级各部门要自我加压,奋起超越,敢于创新,以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创造性开展工作。

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多到问题和矛盾积累较多的地方去,多到困难企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中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善于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问计于群众,求智于群众。要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民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参政议政意见。

牢固树立正确的市场观。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要求,从固有的思维定势、行政方式中跳出来,切实把政府工作转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上来,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克服硬性命令多、强行摊派多、指手划脚多的落后行政方法,更多地通过市场之“手”,通过典型带动、示范服务、政策引导来指导经济工作。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难题。

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优势,谁就能发展。我们要十分重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石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引进、有利于人才使用和成长的政策。建立人才良性流动的机制,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在户口、住房、报酬和家属子女搬迁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牢固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环境优势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全县开展的“我为环境作贡献”活动,进行“三看三比”,即:看态度,比服务热情;看速度,比办事便捷;看措施,比落实效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今年71日正式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逐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抓好综合执法试点,解决多头执法和乱罚款等问题。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观念,努力营造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要树立“信用为本”的思想,凡承诺的事情要坚决办好,凡承诺的政策要落实到位,不失信于群众,不失信于客商,不失信于社会,塑造新时期政府的良好形象。着力抓好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构建公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历史征程任重道远,前景光明。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石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