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11-07 17:11:00 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

2008227日在石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县长    黄金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县政府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建设“五新”石城,紧紧依靠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拼搏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5145万元,增长12.6%,连续两年达到两位数增长,增幅创五年来新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42.626.630.8调整为39.5:29.131.4,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04万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641万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2元,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增长2.2%。主要呈现了以下八大亮点:

财政工作实现大突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456万元,增长23.7%,是13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42万元,增长1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达到7.2%;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84.1%。财政总支出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7910万元,增长30.7%,有力的保证了社会保障、基本建设、法定支出、正常运转、增人增资等方面的支出需要。

招商兴工实现大转型

——招商引资方式转变。注重承接闽东南产业转移,突出产业招商和指定目录招商,通过增设驻外办事机构驻地招商和举办产业研讨会、招商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县实现签约内资5.6亿元,实际进资5.1亿元;签约外资1675万美元,实际进资1238万美元,首次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外资签约和实际进资两大指标。

——工业发展方式转型。按照发展“配套工业”的思路,以“联强靠大、扶强扶优”为途径,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2万元,增长32%;工业提供的税收达到1678万元,增长48.3%,两年增长了2倍。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分别增长32.9%18.2%15.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了零的突破,产值达到2000万元。启动了古樟工业小区一期586.5亩的土石方工程,签订了二期1500亩招商开发建设协议。完成了8家企业的改制工作,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产业实现大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5595万元,增长13%,三产总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县上下对旅游开发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规划工作,各项开发建设“破冰”启动。加快了九寨温泉和赣江源生态旅游的开发,顺利完成了九寨温泉采矿权的回收和征地、移民工作,完成了赣江源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的调整工作;完善了通天寨、赣江源等景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启动了赣江源漂流和龙岗水庙休闲农庄的开发;完成了大畲南庐屋的修缮和桂花屋的征收;启动了宝福公园建设。物流业发展迅速,实现税收810万元,同比增长30%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县完成开发投资9192万元,增长26.4%,涉房税收实现1366万元,增长4.5%。商贸业进一步繁荣,住宿餐饮、信息传输、文化娱乐等其他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初见成效,新建连锁化农家超市107家。个私经济快速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1146户,新发展私营企业28户。

城乡建设实现大提速

——城镇建设全面提速。全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2376万元,城市化率达到29.9%。老城区改造力度空前加大,顺利完成了县城防洪一期B标段以及周边地区的拆迁。东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完成了县行政中心、法院、检察院、石城五中、妇保院等单位的征地工作。城乡规划步入法制化轨道,完成了县城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个、专项规划2个、修建性详细规划12个,搞好了9个乡镇和1556个村庄的规划编制。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加快了县城防洪一期工程B标段、赣江源大桥、迎宾大道、赣江源宾馆、西城农贸市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完成了清华大道的拓宽改造及亮化工程。城市管理规范有序,加大了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力度,城市面貌有新的改观。加大土地违章建筑清理整治力度,有效的遏制了各种违法建设行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小松、横江两个副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85个省试点和50个自主建设点建设任务;完成改水工程47处、受益5600人,改厕2130座,新建沼气池776座。新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6个,规范建设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其中顺发生猪合作社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食种植27.96万亩,总产量达98580吨;种植烟叶3.53万亩,收购9.85万担,比上年增加4000担,提供税收3472万元;白莲种植面积和总产比上年都有较大的增长,成功举办了白莲产业建设研讨会,藕粉加工、白莲保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取得突破;新发展果业2100亩,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4万亩,果品总产量达9016吨;新开发改造油茶林1万亩。2008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高效经济作物先进县。养殖业发展迅速,年出栏生猪97253头,年末存栏66614头,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94户;鳗鱼养殖产量达1790吨。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新修农村水泥公路103公里、旅游公路6.5公里,新建乡村便民候车亭15个。战备公路、高田—岩岭、屏山—宁石亭公路的建成,标志着我县公路主干道全面硬化,公路网主骨架建设全面完成。两条高速公路石城段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得到加强。

——电力通讯等其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加快了县城电网改造步伐,完成了城南35KV变电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电网,实现了3883户无电户的通电。新增移动通信基站20个,新增联通通信基站6个。烟水配套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解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发展活力实现大增强

——体制机制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十大体系建设取得了实质性和阶段性的进展与成效,体制机制创新的效应逐步在各个领域显现。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应用,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的资金。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金融信贷投入大大增加,全年净增贷款1.3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工业贷款1948万元,比上年增加1453万元,增长了4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全年实现了1000万元的收入,资产增值率明显提高。人才引进和开发机制不断完善,推行了人才需求预算制度,促进了全县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市场化、企业用工补贴、网上信访等工作的改革创新,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争资争项带来了新的活力。全年共向上争取各类资金30397万元,增长41.8%。其中,省市重点扶持石城发展项目资金7861.8万元,增长34%。同时,我县被国家列入享受西部政策延伸县,被省政府列为省财政直管县,上级扶持的力度明显加大。上级政策的倾斜和扶持资金的投入,为石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治安实现大稳定。深入推进了和谐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了县、乡两级纠纷排查调处指挥服务中心,构建了农村“四位一体”治安防控网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实现了“两杜绝、一减少”工作目标。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着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加大依法治访力度,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被省里评为无赴京非正常上访先进县。全面提升“打、防、控”能力,严厉打击了社会黑恶势力犯罪,社会治安良好。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面提高了城乡救助管理水平,城市低保标准由120元提高到150元,农村低保补助人均月补差由25元提高到30.2元,大病医疗救助病种由原来的12种增加到17种;开创了我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实际缴费人数的新纪录;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15515,完成年初任务的199%;发放下岗职工小额贷款1139万元;进一步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87.8%。启动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首次开展了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移民扶贫工作,移民搬迁安置农民1096人。

社会事业实现大进步。年内申报科技专利8项,授权3项;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较大成效,开发了“祛脂减肥茶”、“广播电话程控机”、“速冻鲜莲产品”等一批新产品。进一步调整了中小学教育网点布局;启动了石城五中、县幼儿园建设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扩建;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按万人口比列居全市第四位,比上年又前进了一位。完成了39个村的卫生室建设;改建扩建了观下、丰山、木兰、珠坑、龙岗等基层卫生院。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城区网吧压缩54%;石城灯会(灯彩)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名录,成为全市第三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物质和非物质保护名录(单位)的县。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单位7个,市级文明单位20个。完成了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参加全市第二届运动会和全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分别获得16枚金牌和总分列居第四的好成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势头得到遏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得到加强,土地市场和矿业秩序好转。深入开展了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完成了小流域治理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对我县实施2003200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验收,为争取下一个五年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功承办了“保护母亲河,情系赣江源”论坛系列活动。国防动员、预备役民兵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县民兵应急分队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评为先进民兵分队。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统计、地震、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行政能力实现大提升。建立了县政府领导每周例会制度、县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重大项目跟踪落实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县政府门户网站通过改版升级,完善了服务功能,提高了行政管理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全面推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不作为责任追究制,完善了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复议制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加快审批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积极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抓好 “一把手”和机关民主评议工作及其成果应用,查处破坏发展环境案件11起,发展环境进一步创优。深入开展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查处了各种违法违纪案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防腐拒变能力进一步增强。

回顾过去一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把石城的改革、发展和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是必须坚持清晰连贯、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一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建设五新石城的战略目标和善当配角,错位发展的思路,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全力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事业才取得如此令人振奋的成绩。二是必须发扬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一年来,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硬是凭着一股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勇气和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回头看,取得的这些发展和进步,更加坚定了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与决心。三是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来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一年来,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力破解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型中,积累了“联强靠大,扶优扶强”的经验;在调整招商引资策略中,积累了产业招商、菜单式招商、招工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在体制机制创新中,积累了十大体系建设、国有资产运营、金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为加速今后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大的活力。四是必须保持和衷共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适时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各方面力量,激发创业干劲,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视并切实解决事关群众重大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措施,努力为群众谋利益、解疑难、办实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实惠。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和进步,是上级党政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持续努力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工业支柱项目缺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待加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受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的影响,招商项目引进存在建设用地难度加大、运行成本增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少数部门和少部分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有待增强,机关效能有待提高等等。所有这些,我们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是全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纵观国内发展形势,虽然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趋紧,我县实现加快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济南至广州、泉州至南宁两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比照西部政策延伸县”、省市对我县的重点扶持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等,机遇大于挑战。所以,我们务必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善当配角、错位发展理念,按照市委“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紧扣建设赣江源头“五新”石城战略目标,突出发展基础和民生工程两个着力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十大体系建设、项目开发、强攻工业与招商引资、争资争项、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和谐平安创建、党的建设等九项重点工作,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5.82亿元,增长9%;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61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1.2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96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2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左右。

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集中力量主攻项目,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加大项目开发力度。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掌握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找准国家政策与县情的对接点,着力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优势资源中谋划项目、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开发调度制度,成立大项目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大项目开发方案。重点抓好矿产开发、机械电子、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项目开发。力争全年完成项目开发任务20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10个。

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完善争资争项工作机制,实行县领导与责任单位共同负责制,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畅通信息资源互通渠道,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改进争资争项考核方式,实行争资争项分类考核。重点争取鹰潭经瑞金到汕头铁路取道石城、烟叶打叶复烤、赣江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省生态示范县,以及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财力保障、农业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公共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力争全年完成争资争项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实行建设项目县级领导负责制,对项目储备、论证策划、立项建设到资金落实全程负责。强化对项目建设质量、工期、资金和招投标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的准入机制、奖惩机制和优惠政策体系,把项目建设的实绩作为评价班子、考核干部、确定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项目人才保障机制,培养一批掌握项目知识、熟悉项目运作程序、会抓项目、能抓项目的专门人才,组织精干班子抓项目、跑资金,促进项目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上有更大作为

不断深化十大体系建设。紧扣节点难点问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不懈地推进十大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完善体系建设内容,力争在公共服务机制、城市经营和管理、政府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产业集群发展机制、承接产业转移机制、现代市场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延伸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十大体系建设”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进乡村等工作,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成果的进一步转化。进一步抓好物质载体建设,抓好原有项目的同时,重点实施西城农贸市场、东城物流中心、东城商贸城、石城五中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修订完善招商政策,明确主攻产业和主攻区域进行招商,突出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大项目招商。重点抓好矿产开发、机械电子、轻纺服装和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招商,围绕产业细化项目,明确目标任务,指定单位招商。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提高服务效率,使石城成为对接闽东南地区的投资“洼地”。全年力争实现实际引进内资5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个以上,实际进资3亿元以上;签约外资1500万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外贸出口120万美元。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快财政惠农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部门预算、重点工程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构建大城建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城市建设的协调、管理、监督。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推行市政绿化、环卫保洁的市场化运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两个集中”(许可权集中到一个股室、办理许可证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改革,探索部门大股室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窗口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完善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审批全程代理服务办法,全面推行“一单制”代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亿元,增长20 %。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继续开展选招大学生工作,力争全年引进专业急需的大学本科生100名。大力推进引智工程,继续聘请专业机构对县域经济各个层面进行战略规划和研究。

(三)整体推进“五新一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有更大作为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实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组织新方式、新方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年内确保种植烟叶4万亩,力争收购12万担;种植白莲6.5万亩、总产达5500吨;新开发果业2000亩,力争果品总产量突破1万吨;新开发、改造油茶林1万亩;建设“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8个。抓好生猪生产,力争年出栏生猪11万头,新增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30户。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个,培植省、市、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0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新增城乡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12000人。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力争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

稳步推进新村镇建设。继续推行“普惠”制,遵循梯次建设、逐步完善的规律,坚持与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移民搬迁、圩镇管理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现新村点布局逐步从主干道沿线向非主干道沿线延伸,从小村庄向中心村拓展,扩大群众受益面。全面推进圩镇整治,通过土地开发市场运作、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解决投入问题,加快村镇建设。年内完成101个村庄、9个圩镇的整治建设任务,新修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解决农村1万人以上的不安全饮水问题,改厕3500座以上。

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整合各项涉农支农资金,加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重点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土地整理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机耕道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继续实施好人口饮水安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项目。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新建沼气池1200座。加强水文气象预测、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大购机补贴配套资金投入,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四)找准工作着力点,在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上有更大作为

明确目标。坚持“善当配角、错位发展”的理念,狠抓项目,狠抓服务,实现工业经济总扩张的同时,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力争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638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全县工业税收三项指标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新增产值超五千万元、纳税过五百万元的工业企业1户以上,实现产值超千万元、纳税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6户以上。

突出重点。继续按照“联强靠大、扶强扶优”的思路,着力培植矿产开发、机械电子、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确保四大主导产业实现的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重点抓好矿产品精深加工,力争新上年产3万吨无水氢氟酸的项目1个;新上年产标准瓷土10万吨的项目1个;新上年产值1.8亿元的钽铌精选开采加工项目1个。加大联强靠大的力度,发展机械电子业,加快机械制造产品的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力争组建一家大型锻造企业和一家矿山机械集团公司,做大企业规模;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电子制造企业。加大产业配套的力度,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力争引进6家以上相配套的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相关企业的依存度。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发展食品工业,重点争取烟叶打叶复烤厂落户我县,抓好白莲系列、茶油等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产业规模。

夯实基础。牢固树立科学意识、规划意识和成本意识,着力解决工业用地问题,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通过多方筹资、市场运作,全面完成古樟工业园区一、二期工程建设和乡镇创业园区建设,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迅速改善我县的工业供地能力。着力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完成现有110千伏变电站4万千伏安扩容改造及配套电力网络扩容改造项目,争取工业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电力网络扩建项目立项、开工,迅速改善电力网络,提高电力供应能力。着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等基础工作,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运用市场运作模式,在有利于资源整合的情况下,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迅速掌握矿产资源状况。

(五)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在繁荣第三产业上有更大作为

加快生态旅游硬件建设。抓好206国道—龙岗水庙—桥头—赣江源头、樟坑—梅花寨、通天寨—九寨温泉三条旅游公路的新建,抓好秋溪—洋地、206国道—大畲两条旅游公路的拓宽。抓好赣江源漂流、九寨温泉两大景区的建设,使两大景区开始接待游客。继续完善通天寨景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外地客商进行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乡村游开发,重点建设大畲村、红石寨等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新村示范点。

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按照近期充当瑞金“红色旅游”的重要补充,远期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构想,积极申报国家级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南昌、赣州、瑞金、福建等地旅游线路的对接,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开拓客源市场。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发展“软实力”的培育,大力发展旅游经营企业。注重旅游宣传形象的策划与包装,办好旅游网站,力争举办“赣江源漂流节”,扩大石城生态旅游知名度。

搞好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大力植树造林,搞好生态建设。抓好灾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全面清理整治县内林木加工企业,保护好森林资源。进一步抓好环境保护,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源政策,对新上项目进行审核,坚决禁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生产工艺落后的小企业落户。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建立企业节能减排档案,确保我县集中生活饮水100%合格,市控出境断面水水质100%达标,乡镇出境断面水水质100%达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抓好物流业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赣江源宾馆的建设,抓好石城迎宾馆、金叶大厦各项设施的完善,确保通过三星级的评定,全面提升我县的接待水平。健康有序地发展房地产业,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建设精品商住小区,扩大中低价商品房供应量。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引导民营经济拓展信息、文化、中介等新兴服务领域,力争新发展个体户1200户、私营企业30户以上,税收增长6%以上。

(六)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加快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力争实现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规划先行、量力而为、基础优先”的原则,抓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年内完成县城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规编制以及重点地段修规和各乡镇圩镇修规编制工作。着力推进重点工程的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县城防洪一期工程B标段建设、赣江源大桥、赣江源宾馆、迎宾大道建设、石城五中、桥西路拓宽改造等31个工程;启动县行政中心、东城物流中心、东城人民医院、宝福园和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客家商业街一期等21个工程;抓好县城防洪工程二期、城南大道改造、东城农贸市场等13个工程的前期工作;搞好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力度,抓好违法违章建设监管责任制的落实,规范土地管理、房屋建设秩序。进一步抓好清华大道、东城大道、琴江东路、防洪堤及迎宾大道、西门小桥至体育路地段和四座大桥的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城市经营运作模式,筹措城市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小松、横江两个副中心建设。

加快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的改造,建设通村水泥路80公里,新增16个行政村水泥路,实现近8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积极立项建设高田岩岭至宁化河龙26公里的省际公路。全面完成大由徐坊渡改桥项目建设。积极做好两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积极争取附属工程项目建设。

加快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网、农网改造步伐,抓好县城中心变电站的改建扩容。继续抓好新坪电站建设,完成3个水库的除险加固。积极发展邮政、通信事业,满足经济和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

(七)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有更大作为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民生,花更多财力、精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着力完善社会救助管理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网络。以创建“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县(市)”活动为契机,加大农村贫困居民的危房改造力度。继续实施好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移民扶贫工作。大力实施“敬老安老”工程,年内集中供养率提高20%以上。认真抓好城乡低保对象扩面提标工作,启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门诊医疗救助。加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重点抓好农民工及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五险”的征缴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做好“4050”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拓宽小额贷款发放范围,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功能。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加快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36万平方米, 廉租房0.43万平方米。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逐步提高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工作;完成石城五中、县幼儿园、县职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启动县实验小学的建设;完善学校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洋地初中、岩岭中小学、小松中学等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大文化事业建设力度,搞好文化设施网点布局;抓好桂花屋、闽粤通衢的维修保护工作;实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继续开展全省首次档案登记工作。实施西华山差转台广播电视转播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广电光缆网络向村级延伸,力争全年新增通广电光缆村15个以上。积极筹办全国武术邀请赛,着力引进外资建设县游泳馆,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夯实基础,突出工作重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国防动员和预备役民兵建设,做好随时有效应对“台独”事变的准备。加强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保护,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认真抓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继续抓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完善服务管理网络,力争年内有30%的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示范社区标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创建活动,抓好县城治安基础设施和推行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和破案追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实现“两杜绝一下降”目标。努力做好信访工作,加大解决群众问题的力度,加大依法治访力度,严厉打击缠访、闹访、恶意扰乱正常秩序的非正常上访违法行为。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物资储备,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做好物价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继续认真做好水文、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上有更大作为

创新管理,提高效能。建章立制,健全各项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改进办公方式,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办公,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计划性,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方式,通过实行层级管理、阳光管理、规范化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改进考核方式,实行综合考核、指定考核、量力考核、过程考核,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改进协调方式,强化综合部门协调、领导之间协调,解决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和管理真空等问题。改进决策方式,作出重大决策前,先征求县人大、县政协、社会群众及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改进督查方式,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督查,确保工作的落实。

强化责任,依法行政。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高度重视群众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真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推进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职权,善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建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协调各类社会矛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把政府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强化政府工作绩效评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透明诚信,廉洁从政。健全政务公开制度,畅通人民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建立直达、快捷的民声通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和权力制约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转让、房地产开发、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努力使政府成为团结开拓、求真务实、亲民为民、勤政廉政的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团结一心,共铸辉煌;新的一年,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开拓创新的豪情,拼博进取的热情,为全面建设“五新”石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