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年报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发布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11-07 17:11:00 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

(2009224日在石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黄金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县政府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围绕建设“五新”石城发展战略和“129”工作目标,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三创”精神,努力克服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7894亿元,增长11.0%。完成财政总收入1.4289亿元, 增长36.7 %,增量超过了前五年的增量总和,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83亿元,增长4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1725亿元,增长44.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4.6625亿元,增长28.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88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增长2.0%

——十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完善出台政策文件121个,十大体系政策框架更加健全。新建成1个物质载体项目,4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编辑出版了《体系的魅力》宣传画册。十大体系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工作卓有成效,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优势体系、重点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对接活动先进县、金融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先进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经贸、商业、文化系统企业改制步伐加快。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推进,新组建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不断完善,新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全市率先制定国有企业监管和考核三项制度。“乡财县管”改革稳步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启动,人员“凡进必考” 制度严格落实。投融资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新增个体私营企业1253户,民营经济纳税额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35.8%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整合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324.45万元。完成101个村庄整治点建设,新增直接受益群众312614600人。新修公路90公里、改水3183户、改厕3150座。圩镇整治和整乡推进工作扎实有效。我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全市综合先进县。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种植烟叶3.85万亩,收购13.3万担,增长35.1%;种植白莲6.5万亩,总产量达5500吨;新开发、改造油茶林1.2万亩,我县被列为全省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基地县;新增果园面积2000亩,果业实现总产值5957万元。我县被评为全省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先进县。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新组建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1个全市示范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7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6200多人,建立了650人的农村科技带头人队伍。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6.7万千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完成土地开发面积943.95亩,高田、横江、珠坑等乡(镇)8463亩土地整理即将完工;烟水配套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态保护和建设富有成效。污水处理厂完成形象工程的70%。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耗管理和污染治理措施得到落实,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关停7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城镇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保持良好水平。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全面启动,综合科考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展开,完成造林5.79万亩。森林生态恢复工作取得成效,完成荒山造林3.42万亩。水土保持工作继续推进,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00公顷。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乱挖乱采、乱埋乱葬、乱砍滥伐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累计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653亿元,增长20.2%。成功争取了财政转移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初中改造等重大项目。年初安排69个重点项目有59个顺利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4亿元。工业园一期工程、防洪堤一期B标段建设、35KV中心变电站增容工程等18个项目全面完工,鹰瑞、石吉两条高速公路石城段路线、客家风情商业城、赣江源宾馆、新坪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180万元,改造路基129公里,铺设路面106公里。

——招商兴工扎实推进,工业经济进一步增长。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在我市率先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规程》,并在全市开放型经济会议上转发推广。积极开展了承接产业转移百日对接活动。成功举办了2008江西石城招商恳谈会,这是我县历年来规模最大、邀请客商层次最高、签约项目资金最多的一次招商盛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60万美元,增长9.9% ,其中现汇进资426万美元,增长87%,现汇进资绝对额在全省排名前移23位;实际引进内资5.3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6%。产业招商和大项目招商取得突破,引进投资额超5000万元项目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个,单个项目投资额首次突破亿元。

工业经济实现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21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2747亿元、利税总额1620万元,分别增长60.7%64.0%3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市第一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累计达到10家。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3476万元、利税总额1090万元,分别增长6.07%9.5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 42.3%63.7%古樟工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级矿山采选机械产业基地,一期工程500亩开发建设基本完成。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县城市化率达31.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0.3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日趋科学合理,县财政投入200万元,完成了12个专业规划和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土地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违章建设142宗。城市建设投入超历史,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开工建设20个城建项目,其中清华大道拓宽改造、迎宾大道建设、防洪堤B标段道路工程、桥西路拓宽改造、赣江源大桥建设、防洪堤B标段一期安置房建设等6个项目竣工或基本竣工,清华大道、东城大道以及县城四座大桥绿化、亮化基本完成。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出台了《临街建筑工程占道管理规定》等4个规范性文件,有效开展了县城市容市貌、交通和市场秩序集中整治活动,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旅游、物流、金融业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974亿元,增长11.7%。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1%和9.9%。启动了赣江源生态旅游开发、九寨温泉、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宝福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第一个旅游景点——赣江源漂流基本建成,接待游客3000余人,旅游门票收入实现零突破。电影《游侠的童话》在通天寨景区成功开拍,石城对外影响力得到提升。新增物流企业3家,物流业实现税收531万元。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3.4599亿元和7.949亿元,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金融服务体系和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固定电话用户达2632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60000户,互联网用户达4227户,实现总产值6000万元,税收201万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9亿元,增长18.2%,涉房税收实现2666万元。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华盛大酒店、金叶大酒店三星级改造装修全面完成。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

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7037亿元,是去年的1.96倍。市政府下达的民生67项指标全面完成。围绕企业用工开展的招工培训取得良好成效。城镇净增就业人员263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93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安置率达100%。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0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率达161%。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灾民救助及时有效,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全面建立,我县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开工建设廉租房73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3000平方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受益农户253户。完成冰冻灾害全倒户恢复重建251户。完成深山区移民扶贫安置515人,安置率达100%。地方粮食储备库建设全面完工,收购粮食2100万斤,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认真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多方筹资资助122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新建、在建校舍19275平方米,维修校舍7434平方米,石城五中一期工程顺利竣工,职校新校区教学楼、实验小学建设全面启动。开通了城区公交车班线,新建9个乡村便民候车亭,新增2 条农村客运班线,新增23个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84.2%。有力开展了“慈善一日捐”、“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积极组织了支援四川汶川等地震灾区赈灾和灾后重建捐赠活动。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申报专利10项,专利授权6项,油茶无公害栽培及加工示范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科技项目,“山花祛痘茶”开发被列为国家星火科技计划项目。教育3+1”规范文件有效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规范。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基础教育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完成了城区“一收购二划拨整体五搬迁” 网点布局调整。石城灯会、石城砚制作技艺分别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届“石城灯彩”汇演成功举办。“龙腾莲乡”灯彩节目作为唯一的县级节目,被选调参加全市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演出。“石城灯彩”作为代表性艺术项目入选参加迎“奥运圣火”活动。我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控和问题奶粉处置工作及时有效。积极争取了北京中泰华威公司2750万元医疗设备捐赠。完成了木兰、丰山、珠坑、龙岗、观下5个卫生院改造。深入开展了“迎奥运”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社区运动会。广播电视、移动电话“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实施,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顺利完成,新增移动基站32个,联通基站12个。严格执行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计划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石城县志》续修初稿基本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革命遗址旧居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得到落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水文、物价、供销、防震减灾、残联、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加大,越级上访大幅度下降,我县被评为全省、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实现了“两杜绝、一减少”工作目标,我县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综治、维稳、和谐平安建设取得新突破,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打黑除恶工作效果明显,刑事案件稳中有降。我县“一联二保”和谐平安社区建设新模式经验材料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刊载和推广。公众安全感满意指数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和谐平安建设先进县。

——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增强了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县政府领导和政府组成人员集体学法制度,依法行政水平继续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重视和发挥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作用,切实抓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办复率达100%,综合满意率达99.8%。强化政府目标任务管理,落实重大项目领导挂钩督查制度,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政府工作透明度得到提高。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面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单位“一把手”的权力运行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政和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克难奋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县部队、武警和消防官兵、公安干警、驻县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经济增长较快,但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二是虽然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但农民增收依然比较困难;三是虽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经济运行整体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虽然经济发展投入不断增加,但在扩大消费需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虽然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但机关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进一步加深,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进一步加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仍然存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举措,积蓄了发展的能量和后劲,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我们将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努力开创石城改革发展新局面,不辜负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善当配角、错位发展,按照市委“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国家增加投入、拉动内需以及两条高速公路全面建设、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列为比照西部政策延伸县等重要战略机遇,将2009年定位为加快发展项目推进年,着力实施“138”工作目标,即:紧扣建设赣江源头“五新”石城发展战略,突出夯实发展基础、抓实绿色生态建设和落实民生工程三个着力点,抓好项目开发与争资争项、新农村建设、十大体系建设、强攻工业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与管理、旅游开发和搞活现代服务业、和谐平安创建、党的建设等八项重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五新”石城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4亿元,增长10.5%,力争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增长30%,力争增长35%;完成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增长10%,力争达到1.72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33亿元,增长15%;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83亿元,增长40%,力争增长5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6.25亿元,增长30%,力争增长40%;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40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2625元,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在增加有效投入上有更大突破

大力开发项目。着力规范项目编制流程,健全项目评审机制,完善大项目开发年度工作方案,提升项目谋划、包装、跟踪、储备水平。切实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开发机构的沟通合作,不断提高项目开发质量。进一步明确项目开发方向,重点围绕矿产品加工、矿山机械、服装轻纺和食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以及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重大民生项目,策划、编制和储备一批精品项目。确保全年开发编制项目6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个。

全力争取项目。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提高争资争项的成功率。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争资争项的积极性。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等方面扶持力度的重大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盘子,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石城。重点争取铁路、公路、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专项资金。确保全年实现争资额4.22亿元,同比增长16%

合力推进项目。继续完善项目建设县级领导负责制,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坚决把项目抓成抓好。将项目建设工作列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目标考评,在项目工作中考察、培养和选拔干部,形成全社会重视项目、人人关心项目、合力推进项目的良好局面。着力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拆迁、用地、资金投入等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实施好一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以大投入拉动大发展。全县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1个,总投资达16.685亿元。

(二)突出惠农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以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构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大主导产业建设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保持烟草生产良好形势,注重提高烟叶质量,稳步发展烟叶生产;实现种植白莲6.8万亩,总产突破6000吨;新开发、改造油茶林1万亩。建立健全脐橙果品营销体系,加大脐橙果品营销力度。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培育、扶持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大力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年内新组建1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进农机购机补贴工作,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实现农机总动力比上年增长20%

以统筹理念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切实抓好以“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新村镇建设,完成100个新村点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圩镇整治和整乡(镇)推进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把传统农民培养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年内确保完成农民培训1.6万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0.75万人次。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民健身等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抓好造地富民增粮工程,全面完成高田、横江、珠坑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启动实施丰山、木兰、大由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口饮水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以创新理念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在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设立服务站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新体制,加快建立覆盖乡村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制定出台土地流转配套管理办法,规范和监督土地流转市场的正常运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创新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办法,构建农民共享土地增值的新机制。积极预防和从严查处违法用地行为,确保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扎实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突出改革创新,在十大体系建设上有更大成效

继续深入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沿海发达地区政策走势,不断完善十大体系配套文件。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等一批物质载体项目,提升十大体系建设承载能力。继续做好十大体系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工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转化。突出调研、服务、创新三个重点,着力打造十大体系建设新亮点。

不断深化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改革。切实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步伐。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业单位设岗定责、政府采购和收入分配制度等各项改革,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按照人才需求预算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突出内外结合,在推进招商兴工上有更大力度

建设大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形成以古樟工业园为龙头,温坊工业小区、乡镇特色创业小区为补充,适合各类投资项目的工业发展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启动古障工业园二期开发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生态化工业园。推进屏山、小松高速公路出口两个特色创业小区建设,力争年内有项目落户。

坚持大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运行机制和转变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和大项目招商,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积极试行委托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长驻“长珠闽”地区蹲点招商。重点围绕矿产品加工、机械电子、服装轻纺、食品加工、现代三产等五大产业,引进一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或注册资金5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项目。确保全县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引进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个,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个。全年实现引进内资5.6亿元,利用外资1386万美元,外贸进出口130万美元。

培育大产业。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主导产业建设和重点企业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推进东华矿业规模化建设、多晶硅开发、瓷土综合开发、精密锻造、服饰和运动用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和开工建设,加快培育矿产品加工、机械电子、服装轻纺、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品优化升级,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调度,建立企业服务联动机制,大力培养工业经济人才,为企业低成本、高效益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五)突出功能特色,在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更大进展

提高城市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突出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的先导作用。完成《石城县城市总体规划》及《石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继续抓好县城控规以及重点地段的修规编制,实现近期建设用地控规100%覆盖。做好县城重要地段、关键节点的景观规划和城市形象设计,提升城市品位。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组团发展战略。完成兴隆东路拓宽改造、花坪巷贯通等一批城区道路建设项目,启动县行政中心、城北城南出口景观改造、县城防洪堤一期E标段、防洪堤二期梅福段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重点路段、重要建筑的绿化、亮化,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切实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探索人口向城镇集中、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集中、就学向县城和乡镇集中等“四个集中”的有效途径,促进人才、劳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积聚。创新城市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财政投资、金融服务和运用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等市场化筹资的多元投资机制,形成城市运营、资本运作、资源配置的新机制。进一步明确执法监管责任,健全城管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执法体制。切实加大违法违章建设整治力度。努力构建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管,继续开展县城环境卫生、交通及市场秩序集中整治,着力解决人口、车辆增多以后的城市卫生管理、交通管理和市场管理问题。

推进以交通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服务好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石吉高速公路连接线。加快剩余22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建设步伐。完成龙岗水庙至赣江源公路路面工程,开工建设岩岭至宁化河龙公路、大由龙头渡改桥项目。进一步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35KV古樟变电站新建,高田(湖坑)变电站、中心(睦富)变电站、小松(古松)变电站改造,不断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加强通讯、能源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六)突出消费拉动,在旅游开发和现代服务业上有更大进步

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大力强化旅游产品、商品意识,加大旅游产品促销力度,把产品转化为商品,让资源优势转变成经营财富。加快赣江源生态旅游、九寨温泉、通天寨、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等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做好通天寨国家级地质公园和4A景区的申报工作。制定赣江源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建设“206国道龙岗水庙观音坑”、通天寨九寨两条旅游公路。继续完善通天寨、赣江源、九寨温泉等景区内供电、通讯、环卫标识系统及其它必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石城迎宾馆、金叶大酒店、赣江源宾馆申报星级酒店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大力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担保行业,着力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手续。积极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入驻,争取赣州银行在我县设立支行。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尽早争取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我县试点推广。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制定《石城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引导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抓好物流基地建设,力争启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在现有物流企业中选择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物流业发展。

­稳定发展房地产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努力扩大中低价商品房供应量,鼓励建设精品商住小区,积极发展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更多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和生活服务,创造更多需求,引导更多消费。

(七)突出改善民生,在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业绩

认真落实民生工程。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帮助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重点解决“4050”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加大《社会保险法》出台后的执法力度,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认真做好农村五保、城乡低保、残疾人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项免费政策。继续做好困难家庭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和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工作。积极抓好拆迁安置房、廉租房建设,新建廉租住房15000平方米。稳步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继续抓好深山区移民扶贫安置工作。进一步改善城乡群众出行条件,完成20个城市公交站台建设,新建小松、屏山2个乡(镇)客运站,新建10个便民候车亭,完成136公里通村公路改造。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入园工程,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和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抓好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妥化解“普九”债务。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网点布局调整。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和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完成初中工程项目、石城五中二期工程、石城二中教学楼、职校新校区教学大楼和实验小学建设。加强县、乡、村、组四级文化阵地建设,启动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新建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大“石城灯彩”传承、保护、发展力度,积极开展石城灯彩、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出版《石城灯彩》书籍,编排《千年过客》戏剧。完成桂花屋维修和“两馆”布展工作。抓好“闽粤通衢”镇武楼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提升驾驭卫生应急、疾病预防、卫生监督能力,提高城区、农村、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指数。大力实施卫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抓好新人民医院建设,整体搬迁和建设妇保院,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加大农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办好全县首届农民运动会。完成游泳池建设。努力向上争取塑胶标准田径场项目。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严格执行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完成《石城县志》续修编纂和出版发行工作。加强革命遗址维修和保护。认真组织实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抓好人防地面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健全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积极做好“双拥”工作。加快发展老龄、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认真做好粮食、物价、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加强绿色生态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准入制度,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引进。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强化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企业排污许可制度,深入开展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厂建设进度。积极做好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县建设。继续做好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积极实施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年内新建沼气池800座以上。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严格控制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和森林资源消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抓好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加大矿产资源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着力整治乱砍滥伐、乱挖乱采、乱埋乱葬行为,加强林木、土地等资源保护。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和谐平安石城建设活动,全面推进乡(镇)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广农村“一联二保”和谐平安建设模式,提升社会治安防范水平。进一步深化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着力加强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生产、交通、防火、食品安全,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信访问题包案调处、信仿工作督查责任落实机制,建立信访救助基金,重视解决初信初访和重信重访案件,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努力防止群体事件发生,有效遏止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科学应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便民意识、落实意识、法治意识和廉洁意识,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公仆意识,提升执政为民境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思想上重视群众,情感上心系群众,行动上关爱群众。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强化便民意识,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群众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客商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的便民便商意识,力争较短时间内在全市创建效率最高、审批时间最短、商务成本最低,效率优先、作风优良、服务优质的“三最三优”发展环境。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提高行政效率。着力完善全程代理制度,大力推行并联审批,优化工作流程,改进“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问题,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办事拖沓的现象发生。切实精简会议,压减文件数量,减少迎来送往,推动政府工作大提速。

强化落实意识,提升攻坚克难能力。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增强“作风就是战斗力,落实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确保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必须切实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始终以开拓创新的思维和只争朝夕的干劲,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要勇于知难而进,对各种矛盾和问题不绕道、不退缩、不畏惧,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敢于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破解增长难、融资难、用地难、拆迁难等问题;要善于排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突破

强化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促进全县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促进政府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执法监察和监督力度。进一步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广大群众的社会监督。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及政协委员提案。

强化廉洁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住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加大腐败行为惩处力度,坚决查处滥用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始终保持勤政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机遇,令人鼓舞,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138”工作目标,以坚定的信心、扎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推进赣江源头“五新”石城建设,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